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

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1]

創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

明宰試舟輯,張燈宴華池。

文招梁苑客,歌動郢中兒。

月色望不盡,空天交相宜。

令人慾泛海,只待長風吹。

作品譯文

縣宰開明,遊艇新試;張燈結彩,喜宴華池。

有著名文人獻上精美的文章,有精彩的歌手聲動心弦。

月光滿照,空地一色,一望無遺。

此景此情,直使人想升帆遠航,就等待着長風吹來。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

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唐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3]

視頻

古代最「狂」詩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