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私人生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 现代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自然,心理焦虑症、精神抑郁症比任何一个时代的疾病更加加速蔓延,“个人”完全迷失在竞争中不能自拔,彻底地丢失了自己。而《私人生活》这本书从哲学的层面说正是讨论“个人”的存在与位置,讨论了现代人的内心的疏离感、迷失感和不安全感等等焦虑。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是作家陈染的代表作,是她最引起读者关注同时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作家出版社于2004年4月推出此书的插图本,由女画家申玲配图。申玲的画风热烈而感性,线条简约,色调浓艳,这使小说染上了一种奇异的色彩。陈染自己则把这本小说“当作一首青春的挽歌,一次青春祭奠”,她说:“我二十多岁时喜欢黑色,那种绝然的黑色。那时,正是偏执叛逆又多愁善感的年龄,一棵冷冬里荒凉的秃树,也会使我感怀神伤,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死亡的气息。……同样,有时走着走着路,忽然遇到一截此路不通的幽径,也会使人感到人生到处都可能遭逢屏障,遇到埋伏着的陷阱……。黑色是一种冷,一种排斥,一种绝对;黑色甚至是否定,是拒绝,是抗议;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流、不睦群、不妥协以及愤世嫉俗的反骨和叛逆……说到底,黑,是青春的颜色!”而现在,“走过了青春,便再也没有权利执迷于绝对的黑色了

作者简介

陈染,女,1962年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陈染,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1986年大学毕业。曾任大学教师,后到出版社工作。已出版小说专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离异的人》《无处告别》《陈染文集》6卷,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散文随笔集《声声断断》《断片残简》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流水不回头》,创作谈《不可言说》等多种专著。作品在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英美德日意韩瑞均有出版和评介。<<私人生活>>(英文版长篇小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4.4出版。<<私人生活>>(日文版) 日本庆应大学出版社2008.1月出版。《私人生活》(瑞典版)2012年出版。现已出版了近200百万字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代表性作家。 80年代她以小说《世纪病》在文坛脱颖而出,书写了彷徨不定的青年人的苦闷与孤独,对封闭、僵化的传统秩序的叛逆。她的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

内容预览

为了防止失声叫喊,我们哼唱和倾诉;为了逃避黑暗,我们闭上眼睛。 时间和记忆的碎片日积月累地飘落,厚厚地压迫在我的身体上和一切活跃的神经中。它是多么残酷的一只硕鼠啊,每时每刻,它都在身边凋谢、流逝,但我无法阻挡它。许多人曾经用盔甲或者假意来抵挡它,我曾经用一堵围墙、一扇关闭的门窗和一种拒绝的姿态来抗逆,但都无济于事,除了死亡——那一块葬身的石碑可以拒绝它。没有其他的方式。 几年前,我的母亲用她的死亡,拒绝了时间的流逝。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我那因窒息而去的母亲,她在临终前所发出的最后一声凄厉、恐怖、惨绝人寰的嚎叫,那声音如同一根带倒刺的钢针,被完全地刺进我的耳朵,它深深埋人我的耳鼓里边去,再也拔不出来,那声音成为一种永恒,永远地鸣响在我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