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神出鬼没(拼音:shén chū guǐ mò)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1]
神出鬼没意思是像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出自《淮南子·兵略训》。
成语典故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人著有《淮南子》一书,亦称《淮南鸿烈》。 《淮南子》通常被认为是杂家著作,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的思想,其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材料。《淮南子·兵略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善者之动也,神出鬼行。”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军队的活动来去无常,变化莫测,让敌人看起来像神出鬼行一样不可捉摸,这是兵书上所说的一种机动灵活的战术。后来,人们把“善者之动也,神出鬼行”演变为“神出鬼没”这个成语。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 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有神出鬼没之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本来原有昏愦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没,更叫他不得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