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酒歌 (郭小川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祝酒歌 (林区三唱之一) 本文讲述了林区工人的斗志昂扬,永远跟着党走,对生活充满热忱,热情似火,对祖国充满了希望,对工作对人生都是积极向上,满腹重情。 在中国艺术史上,以酒为题材的酒文、酒赋、酒诗数不胜数,但以歌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酒题材作品,只有汉乐府中的《鼓吹曲辞·将进酒》《四厢乐歌·上寿酒歌》《清商曲辞·宴酒篇》《杂曲歌辞·饮酒乐》等。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尚流传着丰富的“祝酒歌”。
每当贵客光临、节日庆典、婚嫁礼仪、重大祭祀,热情豪爽的少数民族常常唱起欢快的“祝酒歌”,营造出热烈的喜庆气氛。 彝族欢迎客人的形式是喝“转转酒”,并咏唱歌谣《有酒一人喝一口》。他们唱道:“彝家的祖祖辈辈,自古心胸开阔。我们喜好白酒,我们尊重贵客。哪怕只有一口酒,我们都要一人吃一半,我们都要一人喝一口。”彝族兄弟的真诚、豪爽和坦荡,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热血沸腾、心神向往。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饮酒习俗与其艺术有着十分密切而内在的联系。通过其饮酒习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体验到少数民族那炽热坦荡和豪迈奔放的审美情感、追求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和真诚友爱的社会关系和审美理想、直抒胸臆和质朴无华的审美形式。[1]
作品原文
林区三唱之一
三伏天下雨哟,雷对雷;
朱仙镇交战哟,锤对锤;
今儿晚上哟,咱们杯对杯!
舒心的酒,千杯不醉;
知心的话,万言不赘;
今儿晚上啊,咱这是瑞雪丰年祝捷的会!
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
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
饮酒赞前程的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
财主醉了,因为心黑;
衙役醉了,因为受贿;
咱们就是醉了,也是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
山中的老虎呀,美在背;
树上的百灵呀,美在嘴;
咱们林区的工人啊,美在内。
斟满酒,高举杯!一杯酒,开心扉;
豪情,美酒,自古长相随。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花香呀,沁满咱们的肺。
祖国情呀,春风一般往这儿吹;
同志爱呀,河流一般往这儿汇。
党是太阳,咱是向日葵。
广厦亿万间,等这儿的木材做门楣;
铁路千百条,等这儿的枕木铺钢轨。
国家的任务是大旗,咱是旗下的突击队。
骏马哟,不用鞭催;
好鼓哟,不用重锤;
咱们林区工人哟,知道怎样答对!
且饮酒,莫停杯!三杯酒,三杯欢喜泪;
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
雪片呀,恰似群群仙鹤天外归;
松树林呀,犹如寿星老儿来赴会。
老寿星啊,白须、白发、白眼眉。
雪花呀,恰似繁星从天坠;
桦树林呀,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好兵将啊,白旗、白甲、白头盔。
草原上的骏马哟,最快的是乌骓;
深山里的好汉哟,最勇的是李逵;
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目标远,大步追。
雪上走,就像云里飞;
人在山,就像鱼在水。
重活儿,甜滋味。
锔大树,就像割麦穗;
杠木头,就像举酒杯。
一声呼,千声回;
林荫道上,机器如乐队;
森林铁路上,火车似滚雷。
一声令下,万树来归;
冰雪滑道上,木材如流水;
贮木场上,枕木似山堆。
且饮酒,莫停杯!七杯酒,豪情与大雪齐飞;
十杯酒,红心和朝日同辉!
小兴安岭的山哟,雷打不碎;
汤旺河的水哟,百折不回。
林区的工人啊,专爱在这儿跟困难作对!
一天歇工,三天累;
三天歇工,十天不能安生睡;
十天歇工,简直觉得犯了罪。
要出山,茶饭没有了味;
快出山,一时三刻拉不动腿;
出了山,夜夜梦中回。
旧话说:当一天的乌龟,驮一天的石碑;
咱们说: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
旧话说:跑一天的腿,张一天的嘴;
咱们说:喝三瓢雪水,放万朵花蕾!
人在山里,木材走遍东西南北;
身在林中,志在千山万水。
祖国叫咱怎样答对,咱就怎样答对!
想昨天:百炼千锤;
看明朝:千娇百媚;
谁不想干它百岁!活它百岁!
舒心的酒,千杯不醉;
知心的话,万言不赘;
今儿晚上啊,咱这是瑞雪丰年宣誓的会……
1962年12月,记于伊春
1963年2月1日——28日,写于北京
诗歌特点
①充溢着强bai烈,真挚的革命du激情。郭小川对党zhi和革命事业有着无限深情,他的dao诗歌热情歌颂党,祖国和革命事业。
②富于哲理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成具有真知灼见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他还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
③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郭小川被认为是“时代的歌手和号手”。他擅长表现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
④在艺术上,郭小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楼梯式"的长句和民歌的清新。 [2]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郭小川同志在毛主席1975年7月25日关于电影《创业》的重要批示鼓舞下用诗的形式给一位同志写的一封信。是为表达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洼文化部五·七干校广大文艺战士的振奋心情以及对“四人帮”干扰和破坏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罪恶行径的强烈愤恨而作。
作者简介
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人。是中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是音乐艺术家。著有《团泊洼的秋天》、《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鹏程万里》、《昆仑行》等。[黄绍清.新诗歌卷: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03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