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形成为动力,以信用服务行业主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支撑,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 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政策文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重点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根据不同的行业,产业经营流程,《纲要》把这四大领域细分成32个子领域,包含了153个具体的信用建设方向。
目录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四大领域
政务诚信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公务员的诚信管理和教育,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做出的承诺;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有效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和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
商务诚信
商务诚信是各类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和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商务诚信覆盖14个子领域,围绕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中介服务、会展广告、企业诚信制度,61个具体方向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纲要》强调要加强领域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以及联合奖惩制度,领域所涉及的24个相关部委将完善各类信用平台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治理,化解商业信用风险。
社会诚信
社会诚信建设重点围绕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互联网应用及服务、自然人信用以及社会组织诚信建设10个领域,57个具体方向来完善。可以看到社会诚信更加侧重与每个公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诚信建设,除去商务诚信建设里所强调的领域间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与共享机制,《纲要》更加注重完善各领域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加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提升诚信意识。
司法公信
大力推进法院公信、检查公信、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建设,包括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司法行政机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公开,深化检务公开,推进“阳光执法”、“阳光办案”;推动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建设:加强人口信息管理、强化公民交通安全、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诚信管理;提升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的信用建设,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和特点
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
完善的信用信息平台在构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和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持续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等措施, 以及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交换、发布和使用方法,实现了地方信用信息平台、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市场资信调查、评级机构与中央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加快了大数据资源整合。
增加企业内部对于信用管理的文化宣传
弘扬企业诚信文化,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段,增加员工诚信教育,将信用管理的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中。同时,管理层应接受相关信用专题培训,提高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意识。
建立持续动态监控、定期报告及监管沟通机制
针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以及支撑信用评级的职能架构、制度、流程、系统、人员等方面因素,企业应进行持续监控,并进行定期汇报和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另外,企业应密切留意政府部门对涉及自身经营的信用评级要求的变化,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与外部监管的沟通机制,明确各领域信用评级事项沟通的责任部门、沟通内容及频率;建立信用评级牵头部门与各监管沟通责任部门间的直接信息沟通机制。
总结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将是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全面落地实施之年。在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现象,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公平、诚信、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营造诚信社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
不断健全的信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度,日趋协同的联合奖惩机制,强大的“互联网+监管”系统,正在逐步完善我国新型信用监管体系。这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有助于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和司法诚信的建设;实现对各类市场、社会主体的全面宏观调控;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
过去的2019年,国内外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2020年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通过“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打造的社会信用体系,将信用产品的创新融入数字经济业态发展中,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稳固消费的基础作用;优化企业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强市场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树立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将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新活力,创造宏观经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