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礼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礼教,即礼仪教化,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分,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诞生于西周时期,其本质上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对性别、伦理、生活方式等的礼仪控制,伴随着宗法制,统治影响着中华文明三千年之久。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

孔子家语》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凌廷堪说:“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以教民者,一礼字而已”。魏晋时“名教”泛指整个社会人伦秩序。宋人袁燮《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谪,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僭越

僭越就是指做出超越自身阶级应有的行为,儒家认为这样会破坏名教系统[1]

最经典也最常见诸典籍的“僭越”就是指颠覆国家政权正统,自立为皇帝的人,比如王莽和袁术等人(实际上袁术的僭越并非称帝)。

其他具体的僭越行为有拥有大量兵马刀甲(不符合身份或诏命者)、私造皇宫和皇帝用品(车乘、冠服、称号)等。

中国历史中把商人置放“士农工商”之末。商人的钱和权再大,也不能超越皇家,为皇家服务的士大夫地位最高,而把“投机者”的商人置于农民及工匠之下。所以贵族通常不会与商人家庭通婚。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颁令,商人只许穿布衣,不得穿绫罗绸缎

相关信息

阮籍痛斥礼教毒害人民,鲍敬言认为礼教“救祸而祸弥深”。

「吃人的禮教」一語出自吳虞〈吃人與禮教〉一文:

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總結兩千多年的禮教:

视频

礼教 相关视频

传统文化礼教
为什么孔子被称为圣人?孔子为什么那么出名?儒家学派成为专制礼教的……

参考文献

  1.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论语·子路》
  2. 《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1919年11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