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布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破布叶 |
中文名称:破布叶 拉丁学名:Microcos paniculata Linn 别称:薢宝叶;布渣叶 界属:植物界、布渣叶(破布叶)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卫矛目、椴树科(Tiliaceae) 性味归经:味酸、淡,性平。归肝、脾 分布区域:中南半岛、印度及印度尼西亚有分布。 |
破布叶,中药名。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MicrocospaniculataL.[GrewiamicrocosL.]的叶。破布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健胃消滞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泄泻,疮疡,蜈蚣咬伤。
药材性状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长8-18cm,宽4-8cm,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长7-12mm。叶脉及叶柄有毛茸。气微,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者为佳。[1]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粗糙,嫩枝有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毛;托叶线状披针形,长5-7mm;叶薄革质,卵状长圆形,长8-18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初时有极稀疏星状柔毛,以后变秃净;三出脉的两侧脉从基部发出,向上行超过叶片中部,边缘有细钝齿。
顶生圆锥花序长4-10cm,被星状柔毛;苞片披针形;花柄短小;萼片长圆形,长5-8mm,外面有毛;花瓣长圆形,长3-4mm,下半部有毛;腺体长约2mm;雄蕊多数,比萼片短;子房球形,无毛,柱头锥形。
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约1cm;果柄短。花期6-7月,果期冬季。[2]
植物种属
椴树科植物破布叶。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灌丛中。
药用价值
一、
功能:清热利湿,健胃消滞。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泄泻,疮疡,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理作用:解热作用和抗急性炎症的作用;降酶退黄的功效。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解一切虫胀,清黄气,清热毒,作茶饮去食积。”
2、《本草求原》:“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积食黄疸,作茶饮佳。”
3、《广西本草选编》:“清滞利湿,健胃消滞。主治感冒发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黄疸型肝炎。亦可作凉茶配料。
相关配伍:
1、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①布渣叶15-3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布渣叶、番石榴叶、辣蓼各18g。水煎服,每日2剂。(《香港中草药》)
2、治黄疸:①破布叶60g,猪血60g。煎水服,每日1次,连服6d。(《岭南草药志》)②破布叶、田基黄、茵陈蒿各15-30g。水煎服。(《香港中草药》)
3、治热滞腹痛:布渣叶、鸭脚木皮、黄牛木叶、路兜簕根、岗梅根,各药等量。每用120-320g,水煎作茶饮。一般因湿热盛而身体不舒者也可服用。
4、治瓜藤疮:瓜布木叶、鸭脚木叶、茅瓜莳、食盐,各味适量,捣烂和牛尿炒热,乘稍凉敷患处,再用高粱栗梗煮凫鸭食之。(3-4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5、治蜈蚣咬伤:布渣叶15-3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3]
二、
拼音Pò Bù Yè
别名布渣叶(《本草求原》),薢宝叶(《汉英韵府》)。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叶。夏、秋采收带幼枝的叶,晒干。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的丛林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叶或带有幼枝的叶。叶多破碎,枯黄色或淡绿棕色,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基部浑圆,边缘具小锯齿,主脉3,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及主脉被星状柔毛。纸质,易破碎。气香,味淡。以净叶、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酸,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平,无毒。"
②《本草求原》:"酸甘,平。"
③《岭南草药志》:"味微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消热解毒,消食积。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黄疸,蜈蚣咬伤。
①《本草求原》:"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积食,黄疸。"
②《陆川本草》:"收敛去腐。治小儿盗汗;溃疡,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黄疸:破布叶二两,猪血四两。煎水服,一日一次,连服六日。(《岭南草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布渣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