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破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破凉镇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北,属县城总体规划的站前区。全镇辖10个行政村,总面积84.46平方千米,人口46228人(2017)。全镇党员1293名,11个总支,26个党支部。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三条主干线穿境而过,合九铁路客、货站座落于镇规划区之中,是南北交通的枢纽、皖鄂赣三省的结合部、皖西南门户。

破凉镇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北九公里处,属县城总体规划一城两区的一区,境内地形北部为大别山南麓,中部为梅墩坂平原,东部多为低山丘陵。105国道、318沪蓉高速、合九铁路穿境而过,振兴大道直贯镇区,高速公路出口即将北移破凉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梦情湖、西林寺古民居、古战场,更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宿松粮仓"久享盛名,千亩樱花绽放新耕,白茶、龙井香飘黄大九井,畜禽养殖渐成规模。省861重点工程花桥公园启动建设,商住大楼成片建设,拉开了建设美好破凉的大幕。[1]

行政区划

破凉镇辖破凉社区、花凉村、永丰村、先觉村、五谷村、对桥村、雪镇村、车河村、黄大村、新耕村等行政村。

破凉社区由原破凉、油榨、韭山三村合并而成,东与新耕村交界,南邻孚玉镇龙山村,西与孚玉镇小碗村接壤,北接五谷村、先觉村,105国道穿村而过。破凉社区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600余亩,耕地面积2862亩,下辖47个村民小组,共1454户,总人口7261人,是农业大村。主要农产品有粮油、棉花、果蔬等。

破凉镇花凉村国土面积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1亩,现有村支两委成员7人,村部坐落三村交界中间地段。现有村民小组40个,869户,农业人口3870人,是农业大村。主要农产品有粮油、棉花、蔬菜、瓜果等。

新耕村国土面积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1亩,由原新耕、泉冲、万家三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支两委成员5人,村部坐落三村交界中间地段,地处破凉镇东部,与破凉社区、雪镇村孚玉镇蒋圩村毗邻,距105国道破凉车站仅五公里,沪蓉高速公路从我村穿境而过。

永丰村位于梅墩坂区中心地带,东邻梅西公路,北与花凉亭相接,西齐车马大河为界,南至毛家河,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91亩,下辖48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屋场共1120户,总人口4500余人)。以盛产水稻著称,是重要的产粮地区,绝大多数农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

破凉镇先觉村位于县城以北约10公里处,105国道作为一条主干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国土面积3.84平方公里,其中旱地160亩,水田3580亩。全村共计41个村民小组,951 户,人口3842人。

破凉镇五谷村位于县城以北约10公里处,梅西公路作为一条主干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宿松粮仓"之美誉。全村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旱地161亩,水田3581亩。全村共计4个村民小组,950户,人口3843人。

对桥村位于破凉镇东北角,与凉亭镇、河塌乡交界。31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系丘陵地区,山场面积约5000余亩,水田4000余亩,旱地3000亩。农业人口3400多人,系农业大村,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

雪镇村处破凉镇东南部,系丘陵地区,国土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50亩,山场面积9785亩,主产粮棉油等,全村共设38个村民小组,共计人口4016人。

破凉镇车河村位于破凉镇西北隅,东连花凉村,南邻永丰村,西接二郎镇墨烟村,北与隘口乡小圩村接壤,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水田4000余亩,旱地700余亩。共设62个村民组,4700余人。钓黄干渠穿村而过,古凉亭至墨烟古驿道已修成水泥路面东进西出,交通便利。

破凉镇黄大村位于破凉镇最北端,由原东塔村、且咀村、黄大村合并而成。东接凉亭镇上家村、南与花凉村相连、西与隘口西沅村接壤,北连趾凤乡团林村。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10亩,山场9600亩,设3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06人,主产粮、油、棉、茶叶等经济作物。

区位交通

破凉镇集镇紧邻宿松县工业园区,距县城中心9公里 ,安庆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汉220公里,南昌240公里。318高速105国道,合九铁路穿镇而过,合九铁路宿松客货站坐落集镇之中。距黄金水道长江复兴码头60公里。

破凉镇集镇紧邻宿松县工业园区,距县城中心9公里,安庆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汉220公里,南昌240公里。318高速105国道,合九铁路穿镇而过,合九铁路宿松客货站座落集镇之中。距黄金水道长江复兴码头60公里,是本下县陈汉、北浴、柳平、隘口、趾风五乡,二郎、凉亭两镇到县城必经之路,形成了完善、便捷的客货交通枢纽。

优越的区位和立体的交通条件,为全县丰富的农业、林业、渔业产品和矿产资源的配送、储运提供了便捷,现以建成占地面积达50亩的宿松县粮食储备库一座,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利的保障。

经济概况

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雄厚,全镇总体规划已由省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设计,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宿松县规划实施的工业园区外商用地在破凉镇境内。新开发的通站路路宽24米,南接县工业园区,西临火车站,两边土地已征收完毕,多家企业落户生产,效益可观。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亿元,同比增长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举迈过2000万元大关,达2072.6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财政304万元,地税1572.8万元,国税195.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9元,增长13.3%。201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18353.5吨,经济作物总产量653.4吨,茶叶总产量131吨。

人文历史

1949年属二郎区,1952年分设二郎、破凉两区,驻地迁到破凉亭,更名为破凉区。1992年春撤区并乡,原区内梅墩、韭山两乡合并,设破凉镇,驻地破凉。

老一辈口口相传,明朝中叶,在现在破凉镇区中心有个凉亭,为当地尹氏家族所建。从宿松北上至太湖县沿线有4个凉亭,依次为五里凉亭、八里凉亭、破凉亭、凉亭,相比较而言,那时的破凉亭尤为著名,因黄梅、太湖、陈汉靠近山区农田需要大量的石灰改造冷浸田,以及装裱纸和建筑、粉刷房屋所需,而破凉镇泉水井的石灰质好、价廉、多用花车退运到此交货,故商贸活动十分活跃,加之那时交通极为不便,南来北往、三教九流的人经过此地,或歇脚,或打尖,或喝茶,或聊天,特别是从安庆、怀宁学唱黄梅戏(调)的和湖北黄梅、九江打莲湘、唱道情的人们也在此唱上一段,表演一番,一时间,这里不仅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更成为商贸交易和文化交流的沃土。诚然,历史与现实竟然有惊人的巧合,今天的破凉已成为宿松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合九铁路火车客运货运站坐落于此,105国道、沪蓉高速穿境而过,高速出口也即将北移至破凉,破凉也是宿松最重要的物流、人流的辐射聚散地之一。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破凉镇作为原生态黄梅戏之乡的原动力,现在破凉地区的人们喜爱黄梅戏的热情不减。全镇现有3个初具规模的黄梅戏业余剧团,常年在皖鄂赣三省周边县演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演出800多场次,演出收入40余万元,观众人数达30万人次,热爱、传唱、演出黄梅戏已成为破凉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精髓在岁月中传承和发扬,古旧凉亭在风雨里消亡和破败。六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场特大暴雨的袭击下,明朝所建的凉亭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而轰然倒塌。为纪念这座为人民遮风挡雨、活跃商贸、传承文化的凉亭,破凉亭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2]

资源特色

破凉镇背倚大别山麓。东望万里长江良好的冲积平原。肥沃地土壤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孕育出西区万亩优质水稻基地、东区万亩果林基地。集镇拥有4平方公里的开发土地,境内山场面积3200公顷。梦情湖、西林寺、古民居、古战场,更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宿松粮仓"久享盛名,千亩樱花绽放新耕,白茶、龙井香飘黄大九井,畜禽养殖渐成规模。省861重点工程花桥公园已启动建设。

生活环境

破凉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镇缅邈不断美化,亮丽,日产万吨自来水厂正在建设之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已建成程控交换机房三座,程控电话总量超过万门,教育文化、有限电视网络、卫生等事业健康发展,现划区内现有市级示范高中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达7千余人。[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