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码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码市镇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处,与湖南省蓝山县交界,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并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接壤,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全镇辖码市、下湾刘家、大柳、朝阳、锦陂、邬龙、后塘、辇江、咸佳、水口寨、沉田、邬陂、所城、黄石、军桥、大新、杉木、小江、安宁、瓦城、大塘、白石、竹市、竹坪、横江、瓦窑、饭滩、上坝、棉花坪小艾坪、金田、大坪源、大寨、龙湾、田沟、船渡、新田梗、荆竹、民主、香南、斑竹、梅子沟大塘洞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2720人(2017年),面积521.6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积20439亩,森林面积272107亩,是个半林半农的大镇。

区位交通

码市镇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地,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市、连南县、连山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相邻,是全市乃至整个湖南省离广东最近的城镇之一。 S326省道穿镇而过直通广东,距广东连州市仅60公里路程,通过清连高速到广州市仅需3个半小时,距已建成的二广高速入口仅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江华县进出广东省的重要通道,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粤港后花园”之美称。

自然地理

码市镇地处潇水之源,境内高山连绵,溪谷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大龙山森林公园是湘粤桂边境保存最完好的生态林地之一,原始次森林面积达20余万亩,娃娃鱼、穿山甲、水杉、银杏、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华南之肺”、“华南物种基因库”之称。

小水电之乡

1997年以来,码市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开发水电兴江华”的发展战略,借鉴广东阳山、乳源等外地经验,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开发水电作为富民强镇的“重头戏”来抓。1997至2003年期间,码市镇水电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3年底,全镇共计审批电源开发点43个,总装机容量4.16万千瓦,预计总投资1.44亿元,其中:已建成电站20座,装机容量1.51万千瓦,在建电站和待建电站23座,装机容量2.65万千瓦。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水电之乡”荣誉称号。

全国重点镇

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公布包括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等3675个镇在内的全国重点镇名单,码市镇名列其中。

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李启汉

李启汉(1898年3月28日-1927年4月),又名李森,乳名志生,字仙槎。湖南江华(今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被当时的《中国工人》杂志誉为:“无产阶级的先锋,劳动运动的健将。”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加湖南爱国运动,接着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1920年在上海参加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启汉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领导人,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他曾三次被捕,两入牢狱,最终为革命事业牺牲,被邓中夏称为中共历史上“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

1898年3月28日生于湖南省江华县(今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一个农民家庭,乳名志生,字仙槎。1917年转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

李启汉生平简介

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毛泽东发起的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运动,1919年10月,随毛泽东北上赴京请愿。


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为最早一批团员,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还参加外国语学社学习,和俞秀松等组建全国性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秋,在沪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筹组纺织工会,1921年7月,参与领导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成立上海烟草工会。8月,参加创办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培养工人运动骨干。8月11日,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任干事,兼《劳动周报》编辑。1922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30日,遭巡捕拘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3月中旬,帮助浦东日华纱厂工人成立浦东纺织工会。支持上海邮局的罢工斗争,与罢工工人一起起草、散发工会章程和罢工传单。罢工取得一定胜利后,成立上海邮务友谊会。6月,租界巡捕房以“发起要挟增加工资,唆使邮差罢工,扰乱秩序”的罪名将李逮捕,判刑3个月。刑满交华界军阀官厅,关进龙华军事监狱。经多方营救,至10月出狱。


1925年5月,李启汉赴广州参与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参与领导,任罢工委员会干事局局长、党团副书记。1926年5月,在广州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


1927年2月,任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主任,中共省港罢工委员会书记。4月15日,广州继上海发生反革命叛变,遭逮捕,被秘密杀害。

清末楚粤瑶族人民起义领袖——赵金龙

赵金龙 (1779-1832)清末楚粤瑶族人民起义领袖。瑶族,江华锦田乡(今码市)人。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为反抗官役和汉族地主的暴虐,他招聚广东和湖南常宁等地瑶族群众六七百人,以赛神为名,在江华锦田起义,杀会党、官役20余人,攻占两河口地区,并改道光十一年为“金龙元年”。次年正月,击败前来“讨捕”的官军,乘胜进击蓝山、宁远边境,队伍发展达二三千人。接着,又在池塘圩大败清军,击毙提督海凌阿,声势大振,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万多人。此后,赵率义军克新田县城,杀死知县王鼎铭,清军损伤惨重。道光皇帝亲令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将起义军诱至山外分兵围剿。四月,清大军步步进逼,在常宁洋泉镇“掷火弹击毙(义军)千余人”,金龙突围中弹,壮烈牺牲。

赵金龙是江华锦田(今江华码市)地区瑶民,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爱替人打抱不平,在瑶族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道光十一年(1831),清政府下令“山田升科”。“山田升科”就是提高赋税,并将瑶族所居山区过去不需纳税的一些土地,也全部改成纳税,从而激起了瑶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于是瑶民推赵金龙为首领,准备举行武装起义。道光十一年(1831)腊月二十九日,赵金龙自称“大朝王”,身穿绣有“金龙王”三字的黄袍团挂服,手持大刀,高呼“打到北京去,杀死道光帝”的口号,沿途张贴“义军不扰百姓,专杀官吏”的标语,是年被定为“金龙”元年。后来在与清军海凌河、马韬会战中,赵金龙注重战略战术,在蓝山的祠堂圩击毙清军二将,这就是瑶民中经常称道的“金龙出大洞,海马归祠堂”的神奇战役。有诗为证: 萌渚山前碧玉流,瑶家世代泪难收。 金龙一怒南大倾,海马池塘不可泅。

古瑶城——所城

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东南一里许,有一处依山畔水的古老城堡,叫所城,是明清时期统治者为管理瑶族事务而设立的机关所在,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所城,原名锦田寨,又叫锦田市。《宋史·地理志》:“熙宁六年(1073年)废杨梅、胜冈、锦田三寨”。《明史·地理志》:“江华东有守御锦田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又有锦田巡检司。建有城墙,高一丈,阔五尺,周324丈,故又称所城。”明弘治年间重修城墙,改称锦田市。清“改置巡司,兼设千总戍守”。道光十一年(1831年),瑶族领袖赵金龙聚集江华九冲瑶民在锦田长塘起义,攻占所城。“道光十二年,改永州同知为江蓝理瑶督捕同知,移驻此城”,并重修此城,高4米,周1.5公里,建四门,设五品“理瑶同知”,驻兵467人,又称“江蓝厅城”。据传,城内门楼街巷众多,巷陌纵横交错,外人入内,疑为迷阵,难以复出。咸丰年间,改锦田市为锦盛圩,圩场在江蓝厅城内。明隆庆五年(1571年)陈龙州率东水源民众起义,进攻锦田,不克,复由开山进攻岭东,失败。咸丰九年(1859年)七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石宗国,汇合何名标、罗亚诲的部队,与天地会著名首领、“镇南王”朱洪英曾一度攻克江蓝厅(所城)。 民国初年,锦盛圩圩场由所城移至码头铺(今码市)。现所城为为码市镇所城村,原有古城墙在1958年拆毁,修建码市礼堂和水库。现遗址尚存,残墙断壁、古街深巷,依稀可见当年风光。

瑶山古商埠——码市

码市镇距县治东南90余公里,地处湘、粤、桂三省(区)边界,毗邻广东的清远市和广西的贺州市,是一脚踏三省的边界重镇,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南京”之美称。 码市,古称码头铺,清咸丰年间建集立市,四、九为集日。集市紧靠冯河码头,店铺林立,水陆运输便捷。东来,有山里的杉条、松板、竹木、茶叶、桐油、药材等等山货;南去,有古道直通“两广”,是海盐、丝绸及一些“舶来品”进入内地的必经口岸。往北,一条冯河水路直达道州、永州,沿湘江下衡阳、入洞庭、通长江,直抵武汉、安庆、南京、上海。因此,四方客商云集,商船、木排往来穿梭,山货、洋货互相流通,集市贸易十分繁忙,集日时间往往从当日上午延续至次日上午9时才散市。 这里是湘、粤、桂边界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盛产大米的广东连山县禾洞、湖南蓝山县大桥,有大量的稻米流入,粮食商贩云集。这里还是著名的猪种市场,特别是蓝山大桥猪仔,因个小易肥,倍受欢迎,集日成交量在200头左右。抗日战争期间,湘桂铁路中断,江华食盐大部分由广东输入,码市成为县内重要的盐米市场之一。民国33年(公元1944年)秋,长沙沦陷,湖南省民政厅、祁阳达孝中学迁此,市场更加繁荣,有商户115家,时有“小南京”之称。 1991年,码市被省政府批准为边境贸易试验区,199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又被确定为全省50个小城镇重点镇之一。码市的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已成为辐射三省(区)边界的贸易中心。

酷似古华笔下的芙蓉镇

古华笔下的芙蓉镇,开头就是一幅山镇风景画:“芙蓉镇坐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古来为商旅歇宿、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关隘要地。有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流过,流出镇口里把路远就汇合了,因而三面环水,是个狭长半岛似的地形。从镇里出发,往南过渡口,可下广东;往西去,过石拱桥,是一条通向广西的大路。” 湖南省江华县码市镇,就酷似古华笔下的芙蓉镇,在这里,往南可下广东连州、连南、连山,往西通向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富川县,所不同的是,这里不止一溪一河,而是四水交会成冯河(为潇水上游),然后绕着镇子流过。[1]

旅游兴镇

资源优势

码市,古称码头铺,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神州瑶都最具文化气息的乡镇之一,素有“小南京”之美称,被誉为“千里瑶乡第一镇”。

一是民族特色鲜明。码市镇是一个瑶汉杂居之地,各地客商迁居于此,各种不同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码市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农历正月十五载歌载舞、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的“火烧龙狮”活动已经成为了码市文化的象征,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码市街的“地故事”、咸佳村的“耍春牛”、竹市村的“调犀牛”、过山瑶的长鼓舞和瑶歌、平地瑶的“寨上歌”等等均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二是美食文化闻名。码市腐乳供不应求,山珍野味应有尽有,“瑶家腊肉”、“荷叶米粉肉”、“瑶家十八酿”、“码市米饺”、“码市卷筒”、“码市包虾”、“码市山螺”、米豆腐、腌菜、泡菜、干菜等色美味佳,久负盛名。

三是历史名人辈出。码市是清朝农民起义领袖赵金龙、清朝“中兴将帅”、抗法英雄王德榜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更是中共早期党员、党团创始人、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同志的家乡,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古村城堡保存完好,为码市旅游增加了厚重的历史内涵,也为发展红色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码市镇党委政府正在深入挖掘和加快整合民族文化,利用节庆效应,以元宵节“火烧龙狮”为主题,举办码市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亲身体会瑶族风情和秀美山水。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码市镇党委政府正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李启汉故居

李启汉故居: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李家大屋,紧邻码市集镇,屋后一脉青山,屋前一块大田峒,门左有一方池塘,是一座砖木结构,青瓦屋面大院落,被称作李家大屋,相传李启汉祖父所建,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800 平方米,前后三进,中间有两个天井,均用大青石板铺砌。李启汉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之一。2003 年,李启汉故居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基地,成为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龙山

湖南省江华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处湖南最南端的江华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湘粤桂三省边界,与湖南长沙、广东广州、广西桂林三大城市均在300km 半径之内,距长沙520km,广州414km,桂林234km,连州市78km 。G207 国道纵贯南北,S326 省道横穿东西,洛湛铁路贯穿县境,县城沱江至广州、梧州、桂林、长沙半日可达,经梧州港去香港、澳门只需10 余小时,零陵机场是江华最近的机场,长沙—永州、长沙—永州—海口两条航线早已开通,道贺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已建成开通,对外交通便捷。森林公园内部交通已全面改善,通乡公路已实现了水泥硬化或油化,村级公路的水泥硬化已达80%以上。公园内部景区都有直达公路,全部水泥硬化公路正在建设中。整个公园以铁路、出省跨县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县道、乡村公路为脉络,内外通达,上下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 该公园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在公园的高山密林中,有许多形象奇特的山石,如插旗石、麒麟石、莲花石、情侣石,其形状千姿百态,似人、似兽、似物,栩栩如生。这些石头分布在公园各处,以其安静的美点缀着园区,更加彰显出园区的自然和野趣。 江华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的最南端。大龙山主峰位于江华国有林场码市分场与广东连州市、连南县和连山县、广西贺州市的分界线上,最高海拔1577 米,系五岭山脉萌渚岭山北段,全脉上1500 米以上的山峰有4 座,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70座,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江华县境内面积2210.7hm2。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2369.8hm2,其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占2180.2hm2,森林覆盖率92% ,森林蓄积量311765 立方米,用材林总面积为2093.5hm2,占森林面积的96.03%,主要用材林是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杉木林面积1003.3hm2,马尾松面积561.5 hm2,天然阔叶林面积442 hm2,其他树种86.7 hm2。

羊岩水库

大龙山境内被称为“南岭千岛湖”的黄石水库。库区群山环抱,是典型的高山湖泊,湖里有大小岛屿50 多个,湖水清澈,环山绕水,岛上的古森林与清澈的湖水相映,因湖水深浅不一,加上四时的山野繁花交替盛开,湖水呈现出翠绿、紫蓝、橙黄、暗红种种色彩,就像天上的五色云霞,在明媚的阳光下,更显灿烂秀美,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色彩斑斓,真是瑶池仙界,雨雾天气,湖上烟雨空朦,白雾缭绕,又像是仙界天堂。[2]

战略与规划

码市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制定了旅游业总体规划方案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景区的投入力度,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码市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瑶族风情和文化气息。码市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做好旅游业总体规划方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景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全镇投入400余万元新建街道2000米,投入600万元新建自来水厂,继续完善供水管网,投入了100余万元进行路灯改造。新城区已初具规模,城区面积扩大至4平方公里,结合镇区“五水”交界的特点,突出建设沿河瑶族特色民居风光带,完成了园林绿化、河道整治、水系整理、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

致力于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发掘民间文化,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火烧龙狮”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春牛”等多种民俗表演项目已列为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该镇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吸引了近万名省内外游客亲身体验瑶族风情。同时,借助古镇独特的建筑艺术、珍贵的革命历史、绮丽的山水风光以及码市色味俱全的土特产,精心打造“千里瑶山第一镇”这一旅游名片。

已经启动的全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库扩建项目为码市镇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码市正处于水库水淹区之源,是江华县发展库区生态旅游、民族特色旅游的重要接待地和中转站,是吸纳粤港旅游人士在崇尚健康、舒适、休闲生活态度的今天,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景色秀丽的码市已成为粤港最为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该镇自2000年被列为湖南省50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以来,先后获得了“湖南省文明村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相关视频

江华码市镇火烧狮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