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中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石膏 (中药) |
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
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石膏 采收时间;冬季采挖 用 量;15~60g;
别名
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 ,白虎《药品化义》。
主要成分
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性味
味甘、辛,性大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主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
相关配伍
1、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禁忌
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
生理特性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产地
全国23个省都有石膏矿产出,其中以山东省石膏矿最多,主要石膏矿区有山东枣庄底阁镇,内蒙古鄂托克旗、湖北应城、吉林浑江、江苏南京、山东大汶口、广西钦州、山西太原、宁夏中卫石膏矿等。优质石膏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北应城和荆门、湖南衡山、广东三水、山东枣庄、山西平陆等地区。
采集加工
一般冬季采挖,由矿中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炮制方法
煅石膏:取净石膏块或粗粉,置无烟炉火或适宜的耐火容器中,或武火加热,煅烧至红透,酥脆时取出,凉后碾细。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药性鉴别
1、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煅石膏:煅石膏收敛生肌。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2、《本草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3、《药征》:“《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 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4、《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1]
参考文献
- ↑ 拟3.07亿收购恒泰新材料 恒源煤电布局石膏开采,新浪财经,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