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登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登乡位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澜沧江畔,距云南省会昆明736公里,距兰坪县95公里。总面积551.73平方千米。石登乡有僳僳族、白族、普米族、汉族、怒族、彝族等7个民族,辖14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小组,总人口28290人(2017)。东邻河西、通甸,南接拉井、营盘,西与福贡县交界,北同中排乡相连,海拔在1500米至40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雨量在680毫米左右,境内江边霜期平均为80天。澜沧江自北向南将全乡一分为二,东依玉屏,西偎碧罗雪山。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洋芋为主。工业有盐矿、铜矿、木材加工业等。

石登乡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澜沧江畔,西与福贡县交界,北同中排乡相连,东与河西乡相连,南于营盘镇相连。近年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石登乡抓住全县建设商品羊基地的机遇,立足境内丰富的草山草场资源优势,加快畜牧业发展,去年该乡畜牧业经济收入实现一千余万元。[1]

历史变革

石登乡: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辖制。

1958年建拉井公社;1964年至1966年与金顶、通甸并为一个区;1983年单列并改区;1987年改乡,是为石登乡。

行政区划

乡政府驻地:石登街。

石登乡下辖14个村委会:石登、车邑坪、三角河、拉竹河、谷川、石中坪、小格拉、水银厂、界坪、来登、大竹箐、回龙、庄河、仁甸河。

石登乡隶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该县辖4个镇、4个乡,分别是金顶镇、拉井镇、营盘镇、通甸镇、河西乡、中排乡、石登乡、兔峨乡。共有5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

基础建设

石登乡位于兰坪县西北部,是一个集高山、峡谷、边远和多民族为一体的贫困乡。全乡14个村委会120个村民小组,至今尚有40个村民小组没有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19件大小水利三面支砌里程仅为30%,35个居民点地质灾害严重,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地方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石登乡完成了来登和谷川两个村委会客土改良800亩,对全乡116件一般水利工程进行了清理和修补;完成了车邑坪、小格拉、谷川、凤川、拉竹河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建设三面光支砌2612米,架设钢管756米;完成了大竹箐、谷川、大烟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累计架设PE管23200米,修建水池113个,解决了247户1078人及2700头(匹)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2]

经济

畜牧产业

石登乡耕地面积5.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4万亩,常年播种面积8.1万亩,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特产有辣椒、大豆、核桃、生漆、秦归、木耳、松茸等。

基于良好的自然条件,石登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石登乡从疫病防治、品种改良、重点户扶持、技术培训入手,狠抓畜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经济收入1055万元。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该乡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加大云岭黑山羊、乌骨羊和牦牛等牲畜的养殖力度,力争把石登建设成为县畜牧养殖基地。

特色农业

石登乡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该乡有丰富的山货药材资源。境内河谷纵横交错,沟箐连环相接,雪山锁云,浓雾藏幽,林间道旁拥有取之不尽的山货药材。帝时原松茸、木耳、羊肚菌、鸡宗等山货营养价值很高,畅销国内外,令美食家赞不绝口;天麻、贝田、当归、虫草、杜仲、蜂蜜等珍稀药材药用价值极高。

石登的土特产品主要有:

辣椒:石登辣椒享有"一红、二辣、三香、四脆、五回味"的美誉,声名远扬,是厨中佳品,深受各地食客喜爱。总播种面积可达4000余亩,年产50多万斤。

花椒:花椒既是药物,又是厨中调料,尤其川人,喜食牛羊内者及火锅老板青眯。全乡现有结果的花椒树5.8万余板株,可年产花椒58万多斤。

核桃:石登乡位于澜沧江沿线,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与气候优势,是兰坪县的核桃基地,石登群众由史以来都有种植核桃的习惯。现有核桃面积5.5万亩,分布于全乡的14个村委会,全乡年产核桃近70万斤,可榨香油约7万斤。[3]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石登乡境内堪探发现的各类矿点就高达167处,其中有 "三山"(黑山、灰山、牢山)巨型铜、铅锌混合矿带,有大竹箐尼甸、仁甸河、小格拉、谷川红岩山的硫化铜矿,水银厂、仁甸河、石中坪的灰锑矿和铅锌矿,凤川雪银山的氧化铜矿体,谷川无烟煤矿,拉竹河大型铁矿和大理石,车邑坪秦归山、上下庄的铜银混合矿等。境内还发现一大型煤矿(大烟煤矿),储量丰富,是兰坪县境内唯一的大型能源。

水能资源

地处澜沧江峡谷的石登乡境内,既有澜沧江滚滚南流,又有七条落差很大、水流端急的高山河流,流量充沛,其中三条河流正在进行小水电开发,老王庄河电站、大烟河电站可望在年底前投入使用。

土地资源

石登乡是兰坪县的第二大乡镇,现有耕地面积56742亩,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白花盛开的立体气候,加上肥沃的土地、辽阔的坝区和山区,既是发展种、养殖业的良好环境,又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森林资源

全乡森林覆盖,到处树木郁郁葱葱、流水依山环村,百鸟常年歌唱,蜂蝶四季飞舞。林地面积381582亩;森林覆盖率46.1%以上;活立木蓄积量390万立方米。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榧木、云冷杉、孔雀杉、云南松,西楠桦、黄连木和卷木等。

其中,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是漆耐科黄连木属(Pistacia )落叶乔木。因其木材色黄而味苦,故名"黄连木"或"黄连树"。据《云南名树古木》记载,兰坪县石登乡仁甸河村一棵黄连木高23m,胸径320cm,树龄高达1500年,被当地群众视为"神树""龙树"。黄连木材质优良耐腐性强,是名贵的雕刻、装饰及家具用材;树形美观,叶色、果色随四季变换,均具观赏价值,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最重要的是种子富含油脂,含油率高达42.5%,是一种木本油料树种。随着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黄连木被喻为"石油植物新秀" 。

花卉资源

澜沧江畔是名花异草的故乡。石登乡境内有20余种野生兰花,其中水晶红莲瓣、水晶白莲瓣、双鼻梅瓣素、奇瓣、蝶花、大小荷瓣、小雪素、莲瓣素、绿兰素、剑兰素、豆瓣香素、虎头兰素等珍品,叶形多样、美观,花瓣奇特、素馨淡雅醉人。极品兰花时有问世,可谓"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遂微风偶得之"。[4]

旅游资源

兰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地理和交通呈星型向"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各县辐射,是滇西四地十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和主要入口,自然成为三江并流区旅游通道的中心驿站,所以"三江之门"作为兰坪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正被世人关注。兰坪地域居于三江并流之澜沧江流域,被东部的金沙江和西部的怒江所夹持,通过六-兰公路、丽-兰公路、维-兰公路与怒江、金沙江、迪庆高原相连,在三江并流地区处于东西南北交通的节点地位。自古就有一日达三江的独特地理位置,从县城出发到金沙江66公里,到怒江16.3公里。 "三江并流"风景区有3个片区,60个景点。其中怒江、独龙江风景区有3个中心景区,25个景点;澜沧江风景区有3个中心景区,13个景点;金沙江风景区有2个中心景区、22个景点。其中兰坪就拥有离城市最近的滇金丝猴栖息地、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罗古箐省级风景名胜区、老君山高原牧场、碧罗雪山冰川冰湖群和沧江盐马古道等引人入胜的旅游景区景点,是滇西北旅游的王牌景区。

民俗文化

兰坪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汉族、藏、纳西、独龙等14个少数民族,占全省24个民族的58%,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和习俗,给当地增加了绚丽的色彩。在兰坪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善良好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带来的种种艰难,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在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一代代传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人口52700多人(2005)。普米族民风朴实,为人善良忠厚,性格刚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乐器四弦,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

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的方方面面,而兰坪各少数民族的歌舞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普米族的《搓搓》《祭三脚》《给羊子》,僳僳族的《摆时》《莫广》《优夷》《创世记》,白族拉玛人的《喔腊喂》《噢开夷》《拜日旺》,以及怒族的《阿楼西杯》等。

普米舞蹈《搓搓》早已蜚声世界,《摆时》《莫广》《优夷》等曾经两次参加北京中国国际合唱节,享誉京诚,轰动了国际歌坛。[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