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岩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岩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宝安区东部,东邻龙华区大浪街道,南靠西乡街道及南山区西丽街道,西连航城街道交界,北接光明区,辖区总面积65.9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石岩街道常住人口3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4万人。

截至2020年6月,石岩街道下辖22个社区。

石岩街道地处铁岗水库和石岩水库两大水库上游,是深圳市一级水源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面积为9.05平方公里,占全街道总面积的13.7%;二级水源保护区面积 28 平方公里,占全街道总面积42.5%。

2018年,石岩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亿元,增长8.5%。2019年11月29日,入选广东省森林小镇认定名单。 [1]

中文名: 石岩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

地理位置: 深圳市西北部、宝安区东部

面 积: 65.9 km²

下辖地区: 22个社区

电话区号: 0755

邮政区码: 518108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3.4 万(2018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石岩湖、阳台山

车牌代码: 粤B

历史沿革

历史上,石岩地域先后属番禺、博罗、宝安、东莞,新安、宝安县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石岩隶属宝安第四区。

1949年10月解放。

1951年至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

1954年,成立初级社,后转高级社。

1958年9月27日,光明人民公社成立,辖石岩。

1961年7月,成立石岩乡为南头区所辖。

1963年1月,宝安县撤区并社,石岩为南头区所辖。

1975年7月,划出为石岩公社。

1983年7月,改为石岩区。

1986年10月,撤区建镇改称石岩镇。

1993年1月1日,宝安县撤县建区,石岩镇归深圳市宝安区管辖。

2004年7月1日,撤镇改设为石岩街道,仍属宝安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石岩街道下辖22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宝安区宝石东路48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岩街道,位于深圳西北部,宝安东部,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2°41′,东经113°55′。东邻龙华区大浪街道,南靠西乡街道及南山区西丽街道,西连航城街道交界,北接光明区,辖区总面积65.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石岩街道属丘陵地区,四面环山,全镇东北部较高,并向西倾斜。东南为深圳市西部第一高峰——阳台山,主峰海拔587.3米;北部黄角岭海拔306.3米,地势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中部为微丘岗地,较为平缓,标高在45~65米之间。

气候

石岩街道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C,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雨量充足。

水文

石岩街道境内主要河流为石岩河,发源于阳台山北麓,属茅洲河流域,流域面积26.887平方公里。干流河长9.6公里,河道左岸有沙芋沥、樵窝坑、龙眼山水三条支流,右岸有石龙仔、田心河两条支流。

自然资源

石岩街道内蕴藏着大量花岗岩石和石英石。

人口

截至2018年,石岩街道常住人口3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4万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石岩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亿元,增长8.5%,总量排名全区第二,增速排名全区第七,份额占全区比重12%。

第二产业

2018年,石岩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1.27亿元,增长8%,总量排名宝安区第一,增速排名全区第四,份额占宝安区比重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32.3亿元,增长9%,总量排名全区第一,增速排名全区第五,份额占全区比重19%。

第三产业

2018年,石岩街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7.36亿元,份额占全区比重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2亿元,增长7%,总量排名全区第四,增速排名全区第五,份额占全区比重8%;进出口总额683.01亿元,增长22%,总量排名全区第一,增速排名全区第一。

交通运输

石岩街道各大小道路纵横交错,G15机荷高速公路与S33南光高速在此交汇,东有宝石东路与石岩外环路直通龙华区,西有洲石路与宝安中心相通,松白路与贯穿南北连通光明、南山二区。地铁6号线(光明线)穿境而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石岩街道完成塘头小学、石岩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增民办幼儿园3所,1所幼儿园扩大核准规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380个;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所。

截至2020年5月,石岩街道有公办小学7所,公办中学5所。

文体事业

2019年,石岩街道开展“文明主题微宣传”活动60余场。组织“最美阳台”“最美文化墙”评选活动,全市首创有声图片馆社区全覆盖。建成7个全民健身小场地,完成龙泉体育园升级改造。开展“邻里家园情怀”系列活动2238场,惠及7.4万人次。完成“世彩堂”舞麒麟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

基础建设

2019年,石岩街道成为深圳市2019年唯一获得广东省“森林小镇”荣誉的街道。各级河长巡河2028次,整改问题200余处;全面完成河湖“五清”任务,14条河流水质基本消除黑臭,石岩河水质达到地表V类水。全面推进消除黑臭水体工程,完成排水管网50公里以上。开展大气污染巡查处理936宗,整改扬尘工地污染38个,PM2.5平均浓度全区最低。排查整治面源污染,整改各类乱排污水问题1267处。完成6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9座公厕已完成升级改造,打造完成四星级公厕8座、五星级2座。完工东长路、顺达路、宏发世纪城花漾街区、麻布社区特色花卉公园。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石岩原名乌石岩,因镇内有大石洞,洞内置一玉观音,中央有大石座,供奉者燃放鞭炮挪其上,呈褐黑色,谓之观音显灵,故名“乌石岩庙”。早在北宋初期,石岩已有人居住。清道光八年(1828年),有地理先生对美景胜仙境的乌石岩洞称道:“座落龙潭虎,脚踏乌石布,谁人葬得正,永远出万富。”后人修筑“乌石岩庙”并命名为“慈石古寺”,古寺牌楼书“乌石岩”,“乃宝安胜地——乐利名扬”,旧圩因得名乌石岩圩。后改名石岩。

文化遗产

石岩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岩客家山歌流传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各个社区,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石岩客家山歌和所有客家地区的山歌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和特点。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山歌中的格式和闽、粤、赣、桂、湘、川、台等地区大体相同,韵律也是平平仄仄的声韵为基调,歌词多为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

应人石的传说

应人石的传说流传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客家人社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等客家人聚居地。石岩原名乌石岩,当地客家族群世代讲述着许多与其相关的风物传说,其中以应人石的传说流布最广泛,影响也最大。应人石的传说产生于客家人迁徙、定居石岩的历史过程中,已有300年的历史。

方言

石岩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

文物古迹

客家碉楼

田心村树德堂位于石岩街道上屋田心村老村中央,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22平方米。三合土夯筑,高四层(约15米)。首层有蝴蝶浮雕,并嵌“树德堂”匾。第四层正面有灰塑“观音坐莲台”图案,四周砌护栏式封火墙。

水田村碉楼位于石岩街道水田村,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坐北朝南,平面为正方形,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高四层(约15米)。三合土夯筑墙体,混凝土楼板,层与层之间有木梯相通。各层四壁设窗和枪眼。有朱书“1932年”。

浪心古村落

浪心古村落位于石岩街道浪心村。坐东向西,是典型的广府式排屋村,前面有风水塘(已经被填塞建房),总面积11619平方米,古建筑房屋有60栋。村中有3座祠堂,1座书室,附近还有1座炮楼。民居横向12列,纵向5排,每列房屋中间由宽约1米多的巷子隔开,巷子路面由花岗岩条石铺砌。建筑大都建于清代中晚期,许多房屋的屋檐、山墙博风等都有灰塑。大多青墙体、花岗岩条石作墙基,一墙体三合土夯筑。

视频

深圳宝安区石岩街道:强降雨引发内涝 27名被困者接连获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