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山桂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山桂花

中文学名:石山桂花

拉丁学名:Osmanthus fordii Hems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亚 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

亚 科:木犀亚科

族:木犀榄族

属:木犀属

组:木犀组

常绿灌木,高约2米。小枝灰褐色,幼枝淡灰黄色,有皮孔,均无毛。 [1]

石山桂花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2米。 小枝灰褐色,幼枝淡灰黄色,有皮孔,均无毛。 叶片薄革质,椭圆形,稀狭卵形,长3-5(-6)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腺点在上面呈针尖状突起,在下面呈针孔状凹点,中脉在上面略凹入,下面凸起,侧脉4-6对,在两面均明显凸起,与小脉连接呈网状;叶柄长0.5-1厘米,无毛。 花序簇生于叶腋,每腋内有花6-12朵;苞片长约3毫米,具长尖头,无毛;花梗长1-4毫米;花萼长约0.5毫米,具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膜质;花冠白色,花冠管长约1.5毫米,裂片圆形,长1.5-2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短,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突起呈一钝头。果未见。

石山桂花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广西庭园中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石山桂花主要价值

庭院种植绿化植物。

石山桂花化学成分

乌苏醇(uvaol,I)、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毛地黄黄酮-7-O-β-D-吡哺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野漆树苷(rhoifolin,V)、ligustroside(Ⅵ)、非丽苷(phillyrin,Ⅶ)。 

参考来源

  1. [ ],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