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萼黃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萼黃連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短萼黃連

學 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亞 科:唐松草亞科

族:黃連族

屬:黃連屬

種:黃連

變 種:短萼黃連

命名者及年代:W. T.

Wang et Hsiao,1965

短萼黃連(duǎn è huáng lián),學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 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是毛茛科黃連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寬達10厘米。花葶1-2,高12-25厘米,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萼片黃綠色。平直。長約6.5毫米。蓇葖長6-8毫米;種子7-8,褐色。一般2-3月開花,4-5月果熟。 分布於中國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區。生長於海拔600-1600米間山地溝邊林下或山谷陰濕處。 為中國傳統中藥,藥用歷史悠久,藥效顯著,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1]

短萼黃連形態特徵

短萼黃連是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寬達10厘米,掌狀3全裂,中央裂片菱狀窄卵形,再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

花葶1-2,高12-25厘米,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苞片披針形,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平直。長約6.5毫米,比花瓣長1/3-1/5;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葯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花柱稍外彎。蓇葖長6-8毫米;種子7-8,褐色。一般2-3月開花,4-5月果熟。

短萼黃連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和安徽等省區。生長於海拔600-1600米間山地溝邊林下或山谷陰濕處。 分布區年均溫約1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對濕度可達90%。土壤主要為黃壤或黃棕壤,酸性反應,pH值4.5-5.5,有機質含量豐富。耐寒,畏強光,忌高溫乾旱,喜陰濕環境。

短萼黃連栽培技術

秋播宜在10月,春播宜在5月,但種子採收後必須在低溫下沙藏。秋播的第二年3-4月出苗。第三年6月定植,定植地必須選擇適宜的生境。 短萼黃連

短萼黃連主要價值

短萼黃連富含生物鹼,藥效顯著,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具有廣譜抗生素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蒸泄瀉痢疾等,且具有抗癌、抗放射及促進細胞代謝等作用。

短萼黃連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瀕危。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漸危種。分布雖廣,因歷年採挖作藥用,資源日趨減少。 在中國黃山自然保護區和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內,短萼黃連保護較好,種群相對較大。而在保護區外,短萼黃連則難以見到。即便在保護區內,由於一些藥農的無限度採挖,短萼黃連的分布範圍也在不斷縮小,從黃山獅子林到松谷庵一線,現存個體已極為稀少。

短萼黃連是名貴的中藥材,在其生長的山區,藥農常上山採挖,由於保護意識較差,致使大量短萼黃連被挖絕殆盡。由於過度採挖,短萼黃連數量已急劇減少,甚至從一些分布區消失,其中,在中國安徽休寧、太平及歙縣等地已無分布。在中國江西九華山調查時發現,當地村民在上山活動時,發現短萼黃連時就進行挖掘並移栽,由於不懂栽培技術使其難以成活;另外,九華山在修建索道和公路時,植被大量毀壞,短萼黃連也難以倖免,更是破壞了短萼黃連賴以生存的環境。

應列為保護對象,大力引種栽培。 已設有歙縣清涼峰、黃山、井岡山、武夷山、風陽山、花坪、陽際峰等自然保護區,應列為保護對象,並大力引種栽培。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成功。

就地保護:在各類保護措施中,就地保護是最理想的措施之一,應儘可能優先採用。在短萼黃連的分布區,常也分布有其他珍稀瀕危植物,因而,就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最大限度而長久地保存遺傳基因。在中國安徽省已建立黃山、清涼峰、牯牛降、 九華山等自然保護區或國家森林公園,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地區沒能實現真正的保護,建議加強宣傳和管理力度,嚴禁濫采濫挖現象出現。同時,由於物種與生境的密切關係,對短萼黃連的保護,首先應做到對短萼黃連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及其 生態系統的保護否則短萼黃連的保護就失去了意義。就地保護的關鍵就是防止自然生態系統退化減少或杜絕保護區生境的人為破壞,並加以有效的管理和保護,嚴禁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發生。

遷地保護:遷地保護是拯救和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自然群體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於短萼黃連天然種群數量少且自然更新不良, 其生存生境破碎為斑塊狀 , 植株數量較少 , 因此 ,有必要對其進行有計劃 , 有目的的引種 , 實施遷地保護。 杭州植物 園引種短萼黃連、南京中山植物園大量引種黃連,都已取得成功;短萼黃連在安徽師範大學校園內的移栽也已成活 , 建議在環境條件適宜的地方大力引種栽培。 遷地保護中應注意在儘可能多的種群中取足夠的樣本, 以維持一定的遺傳多樣性水平。 同時做好遷地保護種群回歸自然, 建立自然條件下可生存種群, 為野生種群提供種質資源。

加大科研力度 , 提供保護技術:對短萼黃連的研究較少其致瀕機制尚不清楚。由於短萼黃連生長緩慢,而剛成熟的種子無活力,不易貯藏 , 利用根狀莖進行營養繁殖效果較好。因此,應加強對短萼黃連生物、生態學特性,特別是其繁殖特性的深入研究,為短萼黃連的解危提供技術支持。深入進行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對物種和生態系統進行長期監測,對種群生存力進行研究等, 使短萼黃連在資源受到保護的前提下,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

參考來源

  1. 短萼黃連,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