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萼黄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短萼黄连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短萼黄连

学 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亚 科:唐松草亚科

族:黄连族

属:黄连属

种:黄连

变 种:短萼黄连

命名者及年代:W. T.

Wang et Hsiao,1965

短萼黄连(duǎn è huáng lián),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 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是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宽达10厘米。花葶1-2,高12-25厘米,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萼片黄绿色。平直。长约6.5毫米。蓇葖长6-8毫米;种子7-8,褐色。一般2-3月开花,4-5月果熟。 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区。生长于海拔600-1600米间山地沟边林下或山谷阴湿处。 为中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

短萼黄连形态特征

短萼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宽达10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窄卵形,再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

花葶1-2,高12-25厘米,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苞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平直。长约6.5毫米,比花瓣长1/3-1/5;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约20,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2-5毫米;心皮8-12,花柱稍外弯。蓇葖长6-8毫米;种子7-8,褐色。一般2-3月开花,4-5月果熟。

短萼黄连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安徽等省区。生长于海拔600-1600米间山地沟边林下或山谷阴湿处。 分布区年均温约1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可达90%。土壤主要为黄壤或黄棕壤,酸性反应,pH值4.5-5.5,有机质含量丰富。耐寒,畏强光,忌高温干旱,喜阴湿环境。

短萼黄连栽培技术

秋播宜在10月,春播宜在5月,但种子采收后必须在低温下沙藏。秋播的第二年3-4月出苗。第三年6月定植,定植地必须选择适宜的生境。 短萼黄连

短萼黄连主要价值

短萼黄连富含生物碱,药效显著,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具有广谱抗生素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蒸泄泻痢疾等,且具有抗癌、抗放射及促进细胞代谢等作用。

短萼黄连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渐危种。分布虽广,因历年采挖作药用,资源日趋减少。 在中国黄山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短萼黄连保护较好,种群相对较大。而在保护区外,短萼黄连则难以见到。即便在保护区内,由于一些药农的无限度采挖,短萼黄连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缩小,从黄山狮子林到松谷庵一线,现存个体已极为稀少。

短萼黄连是名贵的中药材,在其生长的山区,药农常上山采挖,由于保护意识较差,致使大量短萼黄连被挖绝殆尽。由于过度采挖,短萼黄连数量已急剧减少,甚至从一些分布区消失,其中,在中国安徽休宁、太平及歙县等地已无分布。在中国江西九华山调查时发现,当地村民在上山活动时,发现短萼黄连时就进行挖掘并移栽,由于不懂栽培技术使其难以成活;另外,九华山在修建索道和公路时,植被大量毁坏,短萼黄连也难以幸免,更是破坏了短萼黄连赖以生存的环境。

应列为保护对象,大力引种栽培。 已设有歙县清凉峰、黄山、井冈山、武夷山、风阳山、花坪、阳际峰等自然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并大力引种栽培。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成功。

就地保护:在各类保护措施中,就地保护是最理想的措施之一,应尽可能优先采用。在短萼黄连的分布区,常也分布有其他珍稀濒危植物,因而,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最大限度而长久地保存遗传基因。在中国安徽省已建立黄山、清凉峰、牯牛降、 九华山等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森林公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地区没能实现真正的保护,建议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严禁滥采滥挖现象出现。同时,由于物种与生境的密切关系,对短萼黄连的保护,首先应做到对短萼黄连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 生态系统的保护否则短萼黄连的保护就失去了意义。就地保护的关键就是防止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减少或杜绝保护区生境的人为破坏,并加以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自然群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短萼黄连天然种群数量少且自然更新不良, 其生存生境破碎为斑块状 , 植株数量较少 , 因此 ,有必要对其进行有计划 , 有目的的引种 , 实施迁地保护。 杭州植物 园引种短萼黄连、南京中山植物园大量引种黄连,都已取得成功;短萼黄连在安徽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移栽也已成活 , 建议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大力引种栽培。 迁地保护中应注意在尽可能多的种群中取足够的样本, 以维持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同时做好迁地保护种群回归自然, 建立自然条件下可生存种群, 为野生种群提供种质资源。

加大科研力度 , 提供保护技术:对短萼黄连的研究较少其致濒机制尚不清楚。由于短萼黄连生长缓慢,而刚成熟的种子无活力,不易贮藏 , 利用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效果较好。因此,应加强对短萼黄连生物、生态学特性,特别是其繁殖特性的深入研究,为短萼黄连的解危提供技术支持。深入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对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对种群生存力进行研究等, 使短萼黄连在资源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参考来源

  1. 短萼黄连,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