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看見城市了,你?(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看見城市了,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看見城市了,你?》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看見城市了,你?

女兒結婚以後,就跟了姑女婿去了蘇州去做生意。因為是剛剛起步,所以租了房子來住。我和妻子開始的時候是有不同的意見的。女兒是研究生畢業,我從內心愿意女兒考個編制,或者考公,有個穩定的工作。我反覆向女兒說明我的想法,可是女兒的反應平淡。妻子安慰我說;「放手吧,姑娘都結了婚。由着孩子們去吧。」可我一時還是想不明白,有時候,還會無名的發火。妻子是懂我的,每每安慰我。時間一久,我也就妥協了。

我升格做了姥爺。看見隔代的外孫,也就寬了心。罷罷罷,不管了,不管了,由着孩子們去發展吧。

「媽,你來蘇州給我們帶孩子吧。我們忙不過來。」女兒央求道。

妻子和我商量此事。我輕嘆一聲:「還得去呀。不去,有啥辦法呢。我們就這麼一個女兒。」從此,我和妻子過上了分居的生活。

「城市的生活,我有些過不慣。」妻子打電話說。

「慢慢來,過段時間就會習慣了。」我輕聲安慰道。

「也不知道兩頭的老人身體怎麼樣?」

妻子從來沒有出過這麼遠的門,她想家,也想年邁的父母。人到了中年,就可能失去了自我。

「放心吧。我有空都去看望老人。」我安慰道。

「你想他們的時候,就給他們打電話。」我補充說。

妻子沒有說話,是長久的沉默。

女兒每月都會妻子錢,讓她買菜買其它的東西。女婿對妻子也是關懷有加。可是,妻子還是過不慣城市的生活。

「我去超市買菜買東西,人家看我的眼神讓我不自在。」妻子訴苦道。

「我還是願意回到農村去。這裡不是我們的家。這裡沒有土地,沒有綠色,沒有雞和狗的叫聲,沒有親朋鄉里的走動。這裡的人相互都不認得,見了面也都不認識,也不會打招呼。」我聽到妻子這樣說,不免心中一震。要不是特別住不慣城市,妻子是不會這樣說的。

妻子出身農村,女兒給她的錢,她捨不得花,就去拾破爛。她當月去賣了破爛,掙了近一塊錢。女婿知道後,沒有吱聲。女兒最終忍不住了,說:「媽,你不要去拾破爛了。讓鄰里看見不好看。破爛也很不衛生,有很多的病菌,你還要哄外孫。」妻子不能吱聲了。

「房子很小,就幾十平,幾乎掉不過腚來。」妻子更加地委屈,「我要回去,這裡不是我們的家。」

城市沒有留住妻子,妻子壓根就不屬於城市。

聽說妻子決計要着回家,女婿和女兒不住地挽留。

「你們都待我很好。我回家沒有其它的事情,就是住不慣城市。」妻子和孩子們說。

「如果你們捨得,我就把外孫帶走。」妻子說。

「媽,你是說要外孫帶回農村去。」女兒說。

「嗯。農村有綠色,有雞鳴,有狗叫,有鄉里鄉情。」妻子說。

沉默就是回答。

為了不給妻子留下遺憾,女兒和女婿決定,帶妻子轉轉蘇州城的景點。妻子似乎是玩得高興,在每個景點都要和外孫和影,她說回到農村要是想外孫了,可以看看外孫的照片。女兒和女婿也看得出來,妻子的心思似乎不在景點上。

堂弟開車來接我們。「嬸子,你變白了,也苗條了。還是大城市養人,你好有福氣。」妻子笑了,畢竟她回了家,要回到生活一輩子的農村了。

「大哥大嫂,你們有空也多回家看看。這幾年,農村的變化很大。過幾年,你們再來,可能就認不出以前農村的樣子了。」

一路上,我看見的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年輕的見得少。

「年輕的,大都進了城了。」堂弟解釋道,「村裡的老人和孩子多一些。」

鄉村,我們可能回不去了。能回去的,可能是所謂的城市吧。

[1]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