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看徐则臣笔下的人物(闲敲棋子落灯花)

​看徐则臣笔下的人物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看徐则臣笔下的人物》中国当代作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看徐则臣笔下的人物

喜欢徐则臣的小说,喜欢他小说中强烈的现代感和浓烈的都市味。属于他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甚至常常让人牵挂,像敦煌夏小容、保定、矿山、七宝、周子平、陈子午、闻敬……感觉他们就真实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他们的明天与未来都是让人牵挂的,小说赋予了人物以无比鲜活的生命力,也凸显了作家非同一般的创作功力。让纸介质上的人物走到了阅读者的面前,并在阅读者的心中复活,且难以忘怀。

从《我们在北京相遇》到《跑步穿过中关村》到《天上人间》,看徐则臣笔下一个个相对于北京来说的闯入者、边缘人,一个个从故乡来到异乡,从乡村和小城镇来到大都市,从前现代来到后现代,从漫长的乡村文明来到猝不及防的城市文明的小人物,也许他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他们却是那么让人过目难忘,那么鲜活栩栩,那么叫人心疼。人依赖着城,城反过来又吸纳、拒绝着人,城市与人的盘根错节的关系,在他的小说中得以突出的展现和印证。

他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大都是地位卑微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他们中有贩碟片的、办假证的、修自行车的、做小买卖的、也有出卖色相的。身处社会最底层,为求生存饱受磨难,他们几乎从不被人关注,也从不被人重视,但他们从来都是不肯轻易屈服于命运摆布的,几度跌倒又几度爬起,是一个自卑又极度自尊的群体。城市排挤对抗着这样一个群体,可是处在夹缝中的他们对绝地生存,则表现出了空前的坚定与自信。

怀着对生活的一腔热忱,怀着改变自我世界的决心,只身闯荡北京——首都、京城、皇城根儿,政治的大脑和文化的心脏,这里是金灿灿的理想和梦幻之地,是他们全部的希望所在——拼命地赚钱、攒钱、买房、娶妻、生子,跟真正的城里人一样,过上天上人间般的好日子,过一种理想国的生活。

在京城闯荡的日子里,他们的希望和梦想经过了一次又一次颠沛流离般的煎熬与考验,哪怕头破血流、哪怕血本无归,他们依然不屈不挠地在坚持着,在打拼着,只为梦想不灭,希望不死。徐则臣说:“我从不相信闯荡北京只是欲望在作祟,哪怕他仅为淘金而来:我也不相信铩羽而归仅是因为失败,哪怕他离开时破帽子已经遮不住半张脸了,那么,到底他们和北京之间达成了什么样的契约?这就是我想知道的,是人与城的秘密,也是人与城之间的张力,它推动小说沿着自己的道路往前走。”人与城是一个探索不尽的话题,人在城中生,城因人而膨胀发达或消亡,人与城共生共存。

徐则臣小说的叙述笔调看似漫不经心、随遇而安,其实背后里藏着太多的真与美,爱与哀愁,对抗与接纳,认真与执着,还有种种诉说不尽的对生活的渴望与期待。徐则臣笔下的人物怀有诗意的内心,他的小说充满了悠长的意味,往往会在最细节处与我们的灵魂遭遇,刺痛与唤醒沉睡的心灵。有人说写作如同宿命,真正热爱着写作的人们,其实早就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宿命,永远的不可逃离。

“很多次我都产生同一个感觉,就是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无数年了,而且还将无数年地过下去。一个人在这浩瀚无边的城市里待了无数年,还将再待无数年。一个人像一只蚂蚁。像沙尘暴来临时的一粒沙子。……”这是《天上人间》中的周子平对自我生命的一种反思,在反思中他悲哀地感觉到,自己已早早地被这个城市淹没了。人与城相比,人无疑是渺小的,而城则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冷漠无声地将你驱逐。

“我的眼泪就出来了。我把自己耗在北京还不够,还把子午也带来。”在《天上人间》的结尾处,周子平哀哀地在心中低语。明知如此,却无处可逃,他还要继续自己的城市之旅和生命之旅,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一样。生命的某个时刻,明明置身于喧嚣噪杂的都市,却感觉如置身于杳无人迹的荒漠之中,是虚无的真实,还是真实的虚无,此时欲辨已忘言。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