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相对价格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相对价格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相对价格是指商品间的价格比例关系。一般体现为供求均衡价格发生变化引起商品间的比价发生变化。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X、Y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不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

相对价格的特点

商品的相对价格具有以下特点:

1、多样性。在任何商品经济形态下,市场上每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价格,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对比分析,就会得到一个价格比例关系。因此在市场上有工业品对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初级产品对加工产品的相对价格、工业品之间的相对价格,等等。

2、多变性。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比例关系的动态反映,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它随市场供求关系、运费、关税等限制条件以及各国贸易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导致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复杂,例如供应量的变化、价格政策的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等可能引起商品间比价的改变;消费水平变化、消费习惯改变、可替代产品的出现等引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供求均衡价格发生变化,引起商品间比价的改变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