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盘龙城遗址

增加 33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盘龙城遗址是湖北省武汉市境内的一处商代遗址,位于武汉市东北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湖畔,南隔府河与汉口相望。遗址发现于1954年,经过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城址、宫殿建筑、高等级墓葬、铸铜遗址等遗迹。经鉴定,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至1300年,至21世纪初为长江流域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夏商时期城邑遗址,为该时期中原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中心,被媒体誉为“武汉城市之根”。遗址为《考古》杂志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建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ref>[https://www.sohu.com/a/239107673_437932 盘龙城遗址:由废墟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嬗变] ,搜狐,2018-07-03 </ref>
==遗址简介==
盘龙城遗址:距今38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盘龙城遗址为中国古代城市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盘龙湖畔。原本认为中心区面积约 1.1平方公里,但之后发现了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外城,其遗址面积应更为广大。遗址文化堆积年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的地层),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内城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二里岗时期,外城则尚未确定兴建年代。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古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古城出土了数百件盘龙城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兽面纹盉,盘龙城大铜鼎、铜锁、铜提梁卤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盘龙城出土的94厘米长的大玉戈为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 <ref>[http://hbwh.wenming.cn/zt2017/panlong/plcs/201707/t20170719_4625326.html 盘龙城“南土遗珍”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武汉文明网,2017-7-19</ref>
盘龙城遗址是一处古代城址,时代一说为商代前期,一说为夏代。发掘年代:1974年。内城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几部分。城址内清理了大量遗迹,出土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
2018年10月19日,“盘龙城遗址联合考古项目”启动。中美联合考古队将对盘龙城遗址开展联合考古,深入了解盘龙城遗址的功能与性质。中美联合考古队由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成。联合考古期间,中美学者将重点研究盘龙城遗址聚落形态和布局、手工业生产、自然环境变迁、区域聚落形态分布与互动等课题。
 
==参考文献==
110,8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