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盖天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盖天说

盖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宇宙学说。这一学说可能起源于殷末周初,它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见解。早期的盖天说是认为天圆地方的,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边缘无法吻合。于是又有人提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和地的形状犹如一座顶部为圆穹形的凉亭。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神话正是以持这种见解的盖天说为依据的。还有一种形成较晚的盖天说提出天是球穹状的,地也是球穹状的,两者间的间距是8万里,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没解释为它们运行时远近距离变化所致,离远了就看不见,离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简介

据《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聩,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穹,两个穹形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认为,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据东汉学者王充解释:“今试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平地,去人十里,火光灭矣;非灭也,远使然耳。今,日西转不复见,是火灭之类也。”

评价

盖天说宇宙结构理论力图说明太阳运行的轨道,持此论者设计了一个七衡六间图,图中有七个同心圆。每年冬至,太阳沿最外一个圆,即“外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东南没于西南,日中时地平高度最低。每年夏至,太阳沿最内一圆,即“内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东北没于西北,日中时地平高度最高。春、秋分时太阳沿当中一个圆,即“中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正东没于正西,日中时地平高度适中。各个不同节令太阳都沿不同的“衡”运动。这个七衡六间图是力图定量地表述盖天说的宇宙体系,载于汉赵爽注《周髀算经》。因此,盖天说亦称周髀说。 又《晋书·天文志》亦载有:“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与《周髀算经》里所载的盖天说不同,实际上是较古的天圆地方说。盖天说,无疑是我国最古老的宇宙说之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有如巨大的半球形天盖笼罩在大地之上,而无垠的大地在远处似与天相接,挡住了你的视线,使一切景色都消失在天地相接的地方。这一景象无疑会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天盖地的宇宙结构观念。盖天说正是以此作为其基本观点的。盖天说的出现大约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当时有“天圆如地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到了汉代盖天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西汉中期成书的《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作。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即:天地都是圆拱形状,互相平行,相距8万里,天总在地上。 [1]

参考文献

  1. 盖天说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