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公卿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分卷,卷上是长序,叙述秦汉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及爵禄的制度,是研究秦汉官制史的重要文献;卷下是表,以年代为经,以官职为纬,按三公、列将军、九卿、三辅的次序列了十四栏,罗列西汉一代公卿职位变动的情况。不仅是研究秦、汉官制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和政治制度史的珍贵史料。
后人非常推崇《百官公卿表》,由于“百代皆行秦法制”,秦、汉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基本为历代王朝所沿袭。
上卷
原文
《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能迩;禹作司空,平水土;弃作后稷,播百谷;卨作司徒,敷五教;咎繇作士,正五刑;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四岳谓四方诸侯。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秋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宫令长丞,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秩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置中郎将,秩比二千石。羽林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羽林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常置。
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车府、路𫐉、骑马、骏马四令丞;又龙马、闲驹、橐泉、B05A𬳿、承华五监长丞;又边郡六牧师菀令各三丞;又牧橐、昆F75A令丞皆属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马挏马,初置路𫐉。
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理。王莽改曰作士。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
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又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焉。王莽并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
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𩨄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掌弋射,有九丞两尉,太官七丞,昆台五丞,乐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五丞两尉。成帝建始四年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绥和二年,哀帝省乐府。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都船、武库有三丞,中垒两尉。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初,寺互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中尉。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舍人。
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长秋。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长乐少府。
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
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钟官、技巧、六厩、辩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有八丞十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三丞。禁圃两尉,甘泉上林四丞。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厩官。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丞。又右都水、铁官、厩、雍厨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鼎四年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
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ED7C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关都尉,秦官。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皆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三万二百八十五人。
下卷
原文
公元前 相国 左内史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列将军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水衡都尉
大司徒 大行令 治粟内史 中尉 执金吾 左冯翊
太师 大司马 大司空 太常 光禄勋 中大夫令 大理 大鸿胪 大司农 少府主爵都尉 右内史
太傅 右扶风 京兆尹
太保
206 高帝元年沛相萧何为丞相。内史周苛为御史大夫守荥阳,三年死。滕令夏侯婴为太仆。执盾襄为治粟内史。职志周昌为中尉,三年迁。内史周苛迁。
205 二
204 三
203 四 中尉周昌为御史大夫,六年徙为赵丞相。
202 五太尉卢绾,后九月为燕王。郎中令王恬启。廷尉义渠。广平侯薛欧为典客。军正阳咸延为少府,二十一年卒。中尉丙猜。殷内史杜恬。
201 六 将军郦商为卫尉。汲侯公上不害为太仆。
200 七 博士叔孙通为奉常,三年徙为太子太傅。
199 八
198 九 丞相何迁为相国。
197 十 符玺御史赵尧为御史大夫,十年免。中地守宣义为廷尉。
196 十一 绛侯周勃为太尉,后官省。卫尉王氏。中尉戚鳃。
195 十二 太子太傅叔孙通复为奉常。廷尉育。
194 孝惠元年 营陵侯刘泽为卫尉。
193 二 七月辛未,相国何薨。七月癸巳,齐相曹参为相国。
192 三 长修侯杜恬为廷尉。
191 四
190 五 八月己丑,相国参薨。
189 六十月己丑,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曲逆侯陈平为左丞相。绛侯周勃复为太尉,十年迁。土军侯宣义为廷尉。
188 七 奉常免。辟阳侯审食其为典客,一年迁。
187 高后元年十一月甲子,右丞相陵为太傅,左丞相平为右丞相,典客审食其为左丞相。上党守任敖为御史大夫,三年免。
186 二 上邳侯刘郢客为宗正,七年为楚王。
185 三
184 四 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五年免。
183 五
182 六
181 七 七月辛巳,左丞相食其为太傅。奉常根。廷尉围。典客刘揭。
180 八九月丙戌,复为丞相,后九月免。淮南丞相张苍为御史大夫,四年迁。
179 孝文元年十月辛亥,右丞相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八月辛未免。十月辛亥,将军灌婴为太尉,二年迁,官省。太中大夫薄昭为车骑将军。代中尉宋昌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河南守吴公为廷尉。
178 二十月,丞相平薨。十一月乙亥,绛侯勃复为丞相。奉常饶。卫尉足。
177 三十二月,丞相勃免。乙亥,太尉灌婴为丞相。中郎将张释之为廷尉。典客冯敬,四年迁。
176 四十二月乙巳,丞相婴薨。正月甲午,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御史大夫围。
175 五
174 六
173 七 典客冯敬为御史大夫。典客靓。
172 八 太仆婴薨。
171 九
170 十 廷尉昌。廷尉嘉。
169 十一
168 十二 奉常昌闾。
167 十三
166 十四 中尉周舍。内史董赤。
165 十五 廷尉宜昌。
164 十六 淮阳守申屠嘉为御史大夫,二年迁。
163 后元年 廷尉信。
162 二八月戊戌,丞相苍免。庚午,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八月庚午,开封侯陶青为御史大夫,七年迁。
161 三
160 四
159 五
158 六
157 七 奉常信。
156 孝景元年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十三年老病免,食二千石禄。廷尉驱。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二年为楚王。中尉嘉。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一年迁。
155 二六月丞相嘉薨。八月丁未,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八月丁巳,左内史朝错为御史大夫。奉常斿。
154 三中尉周亚夫为太尉,五年迁,官省。正月壬子,错有罪要斩。故詹事窦婴为大将军。故吴相袁盎为奉常。奉常殷。廷尉胜。德侯刘通为宗正,三年薨。河间大傅卫绾为中尉,四年赐告,后为太子太傅。
153 四 御史大夫介。南皮侯窦彭祖为奉常。
152 五 安丘侯张欧为奉常。姚丘侯刘舍为太仆。
151 六
150 七六月乙巳,丞相青免。太尉周亚夫为丞相。太仆刘舍为御史大夫,三年迁。酂侯萧胜为奉常。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三年免。
149 中元年 廷尉福。
148 二
147 三九月戊戌,丞相亚夫免。御史大夫刘舍为丞相。太子太傅卫绾为御史大夫,四年迁。煮枣侯乘昌为奉常。
146 四
145 五 轪侯吴利为奉常。少府神。主爵都尉不疑。
144 六奉常利更为太常。中大夫令直不疑更为卫尉。廷尉瑕更为大理。济南都尉宁成为中尉,四年迁。
143 后元年七月丙午,丞相舍免。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八月壬辰,卫尉直不疑为御史大夫,三年免。郎中令贺。
142 二 大农令惠。中尉广意。主爵都尉奴。
141 三 柏至侯许昌为太常,二年迁。
140 孝武建元元年六月,丞相绾免。丙寅,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齐相牛抵为御史大夫。郎中令王臧,一年有罪自杀。淮南太守灌夫为太仆,二年为燕相。大行令光。中尉张驱,九年迁。中尉宁成为内史,下狱论。内史印。
139 二十月丞相婴免。三月乙未,太常许昌为丞相。太尉蚡免,官省。御史大夫赵绾,有罪自杀。南陵侯赵周为太常,四年免。郎中令石建,六年卒。大理信。大行令过期。内史石庆。
138 三 北地都尉韩安国为大农令,三年迁。内史石遍。
137 四武强侯严青翟为御史大夫,二年,坐窦太后丧不办免。廷尉迁。廷尉建。江都相郑当时为右内史,五年贬为詹事。
136 五 廷尉武。大行令王恢。
135 六六月癸巳,丞相昌免。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大农令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年病免。太常定。太仆贺,三十三年迁。廷尉殷。大农令殷。东海太守汲黯为主爵都尉,十一年徙。
134 元光元年 太常王臧。陇西太守李广为卫尉。
133 二 内史充。
132 三
131 四三月乙卯,丞相蚡薨。五月丁巳,平?侯薛泽为丞相。九月,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五年老病免,食上大夫禄。宣平侯张欧为太常。
130 五廷尉翟公。詹事郑当时为大农令,十一年免。故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中尉,一年迁。右内史番系。博士公孙弘为左内史,四年迁。
129 六太常司马当时。中尉韩安国为卫尉,二年为将军。大行令丘。中大夫赵禹为中尉。
128 元朔元年
127 二 蓼侯孔臧为太常,三年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
126 三左内史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二年迁。卫尉苏建。中大夫张汤为廷尉,五年迁。少府孟贲。中尉李息。左内史李沮,四年为将军。
125 四 宗正刘弃。少府产。右内史贲。
124 五十一月乙丑,丞相泽免。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丞相。四月丁未,河东太守九江番系为御史大夫。山阳侯张当居为太常,坐选子弟不以实免。中尉赵禹为少府。中尉殷容。主爵都尉李蔡。主爵都尉汲黯为右内史,五年免。
123 六绳侯周平为太常,四年坐不缮园陵免。右北平太守李广为郎中令,五年免。
122 元狩元年乐安侯李蔡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大行令李息。宗正刘受。中尉司马安。会稽太守朱买臣为主爵都尉。左内史敞。
121 二 三月戊寅,丞相弘薨。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
120 三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杀。冠军侯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卫尉张骞。廷尉李友。廷尉安。廷尉禹。中尉霸。主爵都尉赵食其,二年为将军。
119 四大将军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票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票骑将军。戚侯李信成为太常,二年坐纵丞相李蔡侵道免。沉猷侯刘受为宗正,二年坐听请不具宗室论。大农令颜异,二年坐腹非诛。河内太守王温舒为中尉,五年迁。中尉丞杨仆为主爵都尉。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二年下狱弃市。
118 五三月甲午,丞相蔡有罪自杀。四月乙卯,太子少傅严青翟为丞相。郎中令李敢。卫尉充国,三年坐斋不谨弃市。廷尉司马安。
117 六九月,大司马去病薨。俞侯栾贲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免。郎中令徐自为,十三年为光禄勋。大农令正夫。右内史王晁。
116 元 鼎元年盖侯王信为太常。廷尉霸。右内史苏纵。
115 二二月壬辰,丞相青翟有罪自杀。二月辛亥,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二月辛亥,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三年迁。广安侯任越人为太常,坐庙酒酸论。中郎将张骞为大行令,三年卒。大农令孔仅。少府当,四年下狱死。水衡都尉张罢。
114 三郸侯周仲居为太常,坐不收赤侧钱收行钱论。中尉王温舒为廷尉,一年复徙中尉关都尉尹齐为中尉,一年抵罪。
113 四睢陵侯张广国为太常。故少府赵禹为廷尉,四年以老贬为燕相。宗正刘安国。大农令客。廷尉王温舒为中尉,二年免。水衡都尉豹。右内史李信成。中大夫儿宽为左内史,三年迁。
112 五九月辛巳,丞相周下狱死。丙申,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平曲侯周建德为太常。阳平侯杜相为太常,五年坐擅繇大乐令论。卫尉路博德。
111 六齐相卜式为御史大夫,一年贬为太子太傅。大农令张成。少府豹为中尉。
110 元封元年左内史儿宽为御史大夫,八年卒。水衡都尉阎奉。御史中丞咸宣为左内史,六年免。
109 二御史中丞杜周为廷尉,十一年免。故中尉王温舒为少府,三年徙。
108 三
107 四酂侯萧寿成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论。水衡都尉德迁。少府王温舒为右内史,二年免。
106 五大将军青薨。成安侯韩延年为太常,二年坐留外国使人入粟赎论。
105 六 少府德有罪自杀。右辅都尉王温舒行中尉事,二年狱族。
104 太初元年睢陵侯张昌为太常,二年坐乏祠论。郎中令自为更为光禄勋。大鸿胪壶充国。中尉。故左内史咸宣为右扶风,三年下狱自杀。京兆尹无忌。左冯翊殷周。
103 二正月戊寅,丞相庆薨。闰月丁丑,大仆公孙贺为丞相。侍中公孙敬声为太仆,十二年下狱死。大鸿胪商丘成,十二年迁。少府王伟。
102 三正月,胶东太守延广为御史大夫。牧丘侯石德为太常,三年坐庙牲瘦入谷赎论。搜粟都尉上官桀为少府,年老免。
101 四
100 天汉元年济南太守琅邪王卿为御史大夫,二年有罪自杀。大司农桑弘羊,四年贬为搜粟都尉。
99 二新畤侯赵弟为太常,五年坐鞫狱不实论。故廷尉杜周为执金吾,一年迁。
98 三 二月,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四年卒。廷尉吴尊。
97 四 弘农太守沛范方渠中翁为执金吾。左冯翊韩不害。
96 太始元年 廷尉郭居。大司农。
95 二 少府充国。水衡都尉守。
94 三三月,光禄大夫河东暴胜之公子为御史大夫,三年下狱自杀。容城侯唯涂光为太常,徙为安定都尉。直指使者江充为水衡都尉,五年为太子所斩。
93 四 江都侯靳石为太常,四年坐为谒问囚故太仆敬声乱尊卑免。
92 征和元年 廷尉常。光禄大夫公孙遗守少府。
91 二四月壬申,丞相贺下狱死。五月丁巳,涿郡太守刘屈牦为左丞相。九月大鸿胪商丘成为御史大夫,四年坐祝诅自杀。光禄勋韩说少卿为太子所杀。廷尉信。京兆尹于己衍坐大逆诛。
90 三六月壬寅,丞相屈牦下狱要斩。邗侯李寿为卫尉,坐居守擅出长安界使吏杀人下狱死。廷尉意。高庙郎中田千秋为大鸿胪,一年迁。
89 四六月丁巳,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缪侯郦终根为太常,十一年坐祝诅诛。光禄勋有禄。大鸿胪戴仁坐祝诅诛。淮阳太守田广明为鸿胪,五年迁。右辅都尉王䜣为右扶风,九年迁。
88 后元元年 守卫尉不害。京兆尹建坐祝诅要斩。
87 二二月丁卯,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二月乙卯,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七年坐谋反诛。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一年薨。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七年反,诛。当涂侯魏不害为太常,六年坐孝文庙风发?免。守卫尉遗。太仆并左将军。执金吾郭广意免。
86 孝昭始元元年尚书令张安世为光禄勋,六年迁。卫尉天水王莽稚叔,三年迁。司隶校尉雒阳李仲季主为廷尉,四年坐诬罔下狱弃市。执金吾河东马适建子孟任职,六年坐杀人下狱自杀。水衡都尉吕辟胡,五年为云中太守。青州刺史隽不疑为京兆尹,五年病免。
85 二 光禄大夫刘辟彊为宗正,数月卒。
84 三 胶西太守齐徐仁中孙为少府,六年坐纵反者自杀。
83 四卫尉王莽为右将军卫尉,三年卒。骑都尉上官安为车骑将军,三年反,诛。大鸿胪田广明为卫尉,五年迁。
82 五 军正齐王平子心为廷尉,四年坐纵首匿谋反者下狱弃市。
81 六轑阳侯江德为太常,四年坐庙郎夜饮失火免。大将军司马杨敞为大司农,四年迁。守京兆尹樊福。
80 元凤元年九月庚午,右扶风王䜣为御史大夫,三年迁。光禄勋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六年迁。光禄勋并右将军。谏大夫杜延年为太仆,十五年免。太中大夫刘德为宗正,数月免。执金吾壸信。中郎将赵充国为水衡都尉,六年迁。左冯翊贾胜胡,二年坐纵谋反者弃市。
79 二
78 三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卫尉,十二年迁。卫尉并将军。廷尉夏国。青州刺史刘德为宗正,二十二年薨。光禄大夫蔡义为少府,三年迁。卫尉田广明为左冯翊,四年迁。
77 四正月甲戌,丞相千秋薨。二月乙丑,御史大夫王䜣为丞相。二月乙丑,大司农杨敞为御史大夫,二年迁。蒲侯苏昌为太常,十一年坐籍霍山书泄秘书免。河内太守平原赵彭祖为大司农,三年卒。京兆尹彭祖。
76 五十二月庚戌,丞相䜣薨。钜鹿太守淮阳朱寿少乐为廷尉,坐侍中邢元下狱风吏杀元弃市。詹事韦贤为大鸿胪,四年为长信少府。沛国太守李寿为执金吾。
75 六十一月己丑,御史大夫杨敞为丞相。十一月,少府蔡义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廷尉李光,四年免。河东太守田延年为大司农,三年有罪自杀。便乐成为少府,四年卒。右扶风周德。
74 元平元年八月己巳,丞相敞薨。九月戊戌,御史大夫蔡义为丞相。九月戊戌,左冯翊田广明为御史大夫,三年为祁连将军。右将军安世为车骑将军光禄勋,七年迁。水衡都尉赵充国为后将军。水衡都尉光禄大夫韩增为前将军,十三年迁。执金吾延寿。左冯翊武。
73 孝宣本始元年 守京兆尹广陵相成。
72 二詹事东海宋畴翁壹为大鸿胪,二年迁。河南太守魏相为大司农,一年迁。博士后仓为少府,二年。执金吾辟兵,三年。
71 三六月己丑,丞相义薨。甲辰,长信少府韦贤为丞相。六月甲辰,大司农魏相为御史大夫,四年迁。廷尉李义。大司农淳于赐。少府恶。光禄大夫于定国为水衡都尉,二年迁。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六年下狱要斩。
70 四山阳太守梁为大鸿胪。左冯翊宋畴为少府,六年坐议凤皇下彭城未至京师不足美贬为泗水太傅。六安相朱山拊为右扶风,一年下狱死。大鸿胪宋畴为左冯翊,一年迁。左冯翊延,三年免。
69 地节元年水衡都尉光禄大夫于定国为廷尉,十七年迁。水衡都尉朱辅。右扶风博。
68 二三月庚午,大司马光薨。侍中中郎将霍禹为右将军,一年迁。执金吾郅元。颍川太守广为右扶风,三年。
67 三正月甲申,丞相贤赐金免。六月壬辰,御史大夫魏相为丞相。四月戊申,车骑将军光禄勋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七月戊戌,更为大司马卫将军。右将军霍禹为大司马。七月壬辰,大司马禹下狱要斩。六月辛丑,太子太傅丙吉为御史大夫,八年迁。度辽将军卫尉范明友为光禄勋,一年坐谋反诛。大司农辅。执金吾延年。左冯翊官。
66 四弋阳侯任宫为太常,四年坐人盗茂陵园中物免。北海太守朱邑为大司农,四年卒。勃海太守龚遂为水衡都尉。颍川太守让为左冯翊。
65 元康元年北海太守张延寿为太仆,四年病免。平原太守萧望之为少府,一年徙。东海太守尹翁归为右扶风,四年卒。守京兆尹彭城太守遗。
64 二 执金吾广意。少府萧望之为左冯翊,三年迁。
63 三 守京兆尹颍川太守黄霸,数月还故官。
62 四八月丙寅,大司马安世薨。蒲侯苏昌复为太常,六年病免。太中大夫李彊中君守少府,三年迁。光禄大夫冯奉世为水衡都尉,十四年迁。
61 神爵元年前将军韩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中郎将杨恽为诸吏光禄勋,五年免。太仆戴长乐,五年免。左冯翊萧望之为大鸿胪,二年迁。大司农王禹,四年迁。广陵太守陈万年为右扶风,五年迁。胶东相张敞为京兆尹,八年免。左冯翊彊,三年免。
60 二 后将军充国。卫尉忠。南阳太守贤为执金吾。
59 三三月丙午,丞相相薨。四月戊戌,御史大夫丙吉为丞相。七月甲子,大鸿胪萧望之为御史大夫,三年贬为太子太傅。少府李彊为大鸿胪。光禄大夫梁丘贺为少府。东郡太守韩延寿为左冯翊,二年下狱弃市。
58 四 河内太守韦玄成为卫尉,二年迁。
57 五凤元年大司农王禹为大鸿胪。大司农延。守左冯翊勃海太守信。
56 二四月己丑,大司马增薨。五月,强弩将军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八月壬午,太子太傅黄霸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卫尉韦玄成为太常,二年免。卫尉弘。右扶风陈万年为太仆,五年迁。宗正刘丁。守左冯翊五原太守延寿。
55 三正月癸卯,丞相吉薨。二月壬申,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六月辛酉,西河太守杜延年为御史大夫,三年以病赐安车驷马免。执金吾田听天,三年迁。
54 四
53 甘露元年三月丁巳,大司马延寿薨。蒲侯苏昌复为太常,二年病免。
52 二五月己丑,廷尉于定国为御史大夫,一年迁。执金吾田听天为廷尉,三年迁。守左冯翊广川相充郎。
51 三三月己丑,丞相霸薨。五月甲午,御史大夫于定国为丞相。五月甲午,太仆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七年卒。雁门太守建平侯杜缓为太常,七年坐盗贼多免。博阳侯丙显为太仆,一年为建章卫尉。
50 四典属国常惠为右将军,四年薨。卫尉顺。秺侯金赏为侍中太仆,七年迁。中山相加守廷尉。执金吾平。右扶风武。京兆尹成。
49 黄龙元年十二月癸酉,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一年为光禄勋,二年免。廷尉解延年。左冯翊常。
48 孝元初元元年光禄勋并将军。平昌侯王接为卫尉,五年迁。太鸿胪显,十一年。散骑谏大夫刘更生为宗正,二年免。大司农宏。淮阳中尉韦玄成为少府,二年为太子太傅。水衡都尉冯奉世为执金吾,二年迁。水衡都尉冯奉世。太原太守陈遂为京兆尹,一年迁。
47 二光禄勋赏。京兆尹陈遂为廷尉,二年卒。大司农充郎。京兆尹代郡范。守左冯翊延免。
46 三执金吾冯奉世为右将军,三年为诸吏典属国,二年为光禄勋。侍中卫尉许嘉为右将军,五年迁。光禄大夫周堪为光禄勋,三年贬为河东太守。丞相司直南郡李延寿子惠为执金吾,九年迁。淮阳相郑弘为右扶风,四年迁。
45 四弋阳侯任千秋长伯为太常,四年以将军将兵。廷尉魏郡尹忠子宾,十四年为诸吏光禄大夫。少府延,二年免。京兆尹成。
44 五六月辛酉,长信少府贡禹为御史大夫,十二月丁未卒。丁巳,长信少府薛广德为御史大夫,一年以病赐安车驷马免。河南太守刘彭祖为左冯翊,二年迁太子太傅。
43 永光元年十一月戊寅,丞相定国赐金,安车驷马免。七月癸未,大司马高赐金,安车驷马免。九月戊子,侍中卫尉王接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七月辛亥,太子太傅韦玄成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太仆金赏为光禄勋,一年卒。卫尉云。故建章卫尉丙显为太仆,十年免。大司农尧。侍中中大夫欧阳馀为少府,五年卒。
42 二二月丁酉,御史大夫韦玄成为丞相。二月丁酉,右扶风郑弘为御史大夫,五年有罪自杀。光禄大夫非调为大司农。右扶风强,五年。陇西太守冯野王为左冯翊,五年迁。
41 三四月癸未,大司马接薨。七月壬戌,左将军卫尉许嘉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右将军奉世为左将军光禄勋,二年卒。侍中中郎将王商为右将军,十一年迁。
40 四宗正刘临。水衡都尉福。光禄大夫琅邪张谭仲叔为京兆尹,四年不胜任免。
39 五
38 建昭元年太子少傅匡衡为光禄勋,一年迁。尚书令五鹿充宗为少府,五年贬为玄菟太守。右扶风
37 二八月癸亥,诸吏散骑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左曹西平侯于永为光禄勋,十六年迁。执金吾李延寿为卫尉,一年迁。左冯翊冯野王为大鸿胪,五年为上郡太守。左冯翊郭延。
36 三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七月癸亥,御史大夫匡衡为丞相。七月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三年卒。一姓繁。阳平侯王凤为侍中卫尉,三年迁。
35 四 中郎将丙禹为水衡都尉,五年。
34 五 京兆尹王昌?宾,二年转为雁门太守。
33 竟宁元年六月己未,侍中卫尉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三月丙寅,太子少傅张谭为御史大夫,三年坐选举不实免。太仆谭。阳城侯刘庆忌宁君为宗正,三年迁。河南太守召信臣为少府,二年徙。中少府安平侯王章子然为执金吾,三年迁。
32 孝成建始元年骐侯驹普为太常,数月薨。卫尉王罢军。常山太守温顺子教为右扶风,一年迁。弘农太守宋平次君为京兆尹。河南太守毕众为左冯翊。
31 二宗正刘庆忌为太常,五年病免。执金吾王章为太仆,五年病免。蜀郡太守何寿为廷尉,四年徙。大鸿胪浩赏,二年徙。右扶风温顺为少府,二年坐买公田与近臣下狱论。弋阳侯任千秋长伯为执金吾,一年迁。水衡都尉爵。太原太守让为右扶风。河东太守杜陵甄尊少公为京兆尹,二年贬为河南太守。
30 三十二月丁丑,丞相衡免。八月癸丑,大司马嘉赐金免。十月乙卯,诸吏左曹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一年坐河决自杀。右将军王商为左将军,一年迁。执金吾千秋为右将军,一年迁。宗正刘通。南阳太守王昌为右扶风,三年免。
29 四三月甲申,右将军王商为丞相。十一月壬戌,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六年卒。右将军千秋为左将军,三年薨。长乐卫尉史丹为右将军,三年迁。河南太守汉为大鸿胪,一年免。东平相钜鹿张忠子赣为少府,十一月迁。守京辅都尉王遵为京兆尹,二年免。大鸿胪浩赏为左冯翊,九月减死罪一等论。
28 河平元年卫尉王玄中都。千乘太守东莱刘顺为宗正,四年坐使合阳侯举子免。司隶校尉王骏为少府,七年徙。执金吾辅。水衡都尉王勋。杜陵韩勋长宾为左冯翊,三年为少府。
27 二北海太守安成范延寿子路为廷尉,八年卒。廷尉何寿为大司农。汉中太守平原王赏少公为右扶风,三年免。楚相齐宋登为京兆尹,三年贬为东莱都尉,未发,坐漏泄省中语下狱自杀。
26 三右将军丹为左将军,十三年薨。太仆王章为右将军。宜春侯王咸长伯为太常,一年病免。平昌侯王临为太常,六年薨。侍中中郎将王音为太仆,三年迁。右曹光禄大夫辛庆忌为执金吾,四年贬为云中太守。光禄大夫武为左冯翊。
25 四四月壬寅,丞相商免。六月丙午,诸吏散骑光禄大夫张禹为丞相。大夫韦安世为大鸿胪,二年为长乐卫尉。侍中奉车都尉金敞为水衡都尉,一年迁。司隶校尉王章为京兆尹,一年下狱死。
24 阳朔元年侍中水衡都尉金敞为卫尉,四年卒。常山太守刘武成为宗正,四年卒。水衡都尉顺。河内太守甄尊为右扶风,三年迁。弘农太守平陵逢信少子为京兆尹,三年迁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二年迁。
23 二四月癸卯,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史柱国卫公为太仆。大鸿胪勋。
22 三八月丁巳,大司马凤薨。九月甲子,御史大夫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十一月丁卯,诸吏散骑光禄勋于永为御史大夫,二年卒。右将军王章为光禄勋,数月薨。右扶风甄尊为太仆。护西域骑都尉韩立子渊为执金吾,五年坐选举不实免。左曹水衡都尉河内苟参威神。
21 四云中太守辛庆忌为光禄勋,四年迁。京兆尹逢信为太仆,六年迁。左冯翊薛宣为少府,二月迁。水衡都尉禹。太原太守淳于信中君为右扶风。少府王骏为京兆尹,一年迁。
20 鸿嘉元年三月庚戌,丞相禹赐金,安车驷马免。四月庚辰,御史大夫薛宣为丞相。正月癸巳,少府薛宣为御史大夫。四月庚辰,京兆尹王骏为御史大夫,五年卒。光禄勋辛庆忌为右将车。平台侯史中为太常,六月病免。建平侯杜业君都为太常,七年免。阳平侯王襄为卫尉,五年徙。大鸿胪慎。千乘令刘庆忌为宗正,六月坐平都公主杀子贬为辽东太守。东都太守琅邪王赏中子为少府,四年免。太原太守河内邓义子华为京兆尹,一年为钜鹿太守。庐江太守赵增寿公为左冯翊,一年迁。
19 二左冯翊赵增寿为廷尉,五年贬为常山都尉。陇西太守刘威子然为京兆尹,一年卒。泗水相茂陵满黔子桥为左冯翊,四年贬为汉中都尉。
18 三右将军庆忌为光禄勋,四年迁。光禄勋并将军。张掖太守牛商子夏为右扶风,四年免。丞相司直翟方进为京兆尹,三年迁。
17 四 中少府韩勋为执金吾,四年迁。
16 永始元年南阳太守陈咸为少府,二年免。水衡都尉淳于长,三年免。
15 二十月己丑,丞相宣免。十一月壬子,执金吾翟方进为丞相。正月乙巳,大司马音薨。二月丁酉,特进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三月丁酉,京兆尹翟方进为御史大夫,八月贬为执金吾。十一月壬子,诸吏散骑光禄勋孔光为御史大夫,七年贬为廷尉。诸吏散骑光禄大夫孔光为光禄勋,九月迁。执金吾韩勋为光禄勋,六月迁。太仆逢信为卫尉,二年免。卫尉王襄为太仆,三年病免。长信少府平当为大鸿胪,三年迁。御史大夫翟方进为执金吾,一月迁。信都太守长安宗正子泄为京兆尹,二年贬为河南太守。琅邪太守朱博为左冯翊,一年迁。
14 三右将军辛庆忌为左将军,三年卒。光禄勋韩勋为右将军,一年卒。少府师丹为光禄勋,二年迁侍中光禄大夫。琅邪太守陈庆君卿为廷尉,一年为长信少府。朔方太守刘它人为宗正。左冯翊朱博为大司农,一年为犍为太守。光禄大夫师丹为少府,五月迁。詹事许商为少府,二年为侍中光禄大夫。金城太守廉褒子上为执金吾,一年迁。东平太傅彭宣为右扶风,一年迁。河内太守杜陵庞真孙为左冯翊,三年迁。
13 四十一月庚申,大司马商赐金,安车驷马免。执金吾廉褒为右将军,五年免。酂侯萧尊为太常,六年薨。侍中水衡都尉淳于长为卫尉,三年免。右扶风彭宣为廷尉,三年以王国人为太原太守。会稽太守沛刘交游君为宗正,十年。汝南太守严䜣子庆为大司农,三年卒。护羌校尉尹岑子河为执金吾,一年迁。光禄大夫颍川师临子威为水衡都尉,八月迁。水衡都尉临为右扶风,三年为沛郡都尉。司隶校尉何武为京兆尹,一年贬为楚内史。
12 元延元年正月壬戌,成都侯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十二月乙未迁为大司马大将军,辛亥薨。庚申,光禄勋王根为大司马票骑将军。执金吾尹岑为右将军,二年薨。大鸿胪平当为光禄勋,七月坐前议昌陵贬为钜鹿太守。曲阳侯王根为光禄勋,一月迁。护军都尉甄舜子节为太仆。东莱太守平陵范隆伟公为太仆,二年免。左冯翊庞真为少府,四年迁。广汉太守赵护子夏为执金吾。侍中光禄大夫赵彪大伯为侍中水衡都尉,三年卒。广陵太守王建为京兆尹。河南太守徐让子张为左冯翊,四年免。
11 二乐昌侯王安惠公为光禄勋,数月病免。光禄大夫朱博为廷尉,一年迁。太山太守萧育守大鸿胪,数月徙。广陵太守孙宝为京兆尹,一年免。
10 三廷尉朱博为后将军,二年免。尚书仆射赵玄少平为光禄勋,二年为太子太傅。护军都尉任宏伟公为太仆,二年徙。沛郡太守何武为廷尉,二年迁。九江太守王嘉为大鸿胪,三年迁。大司农尧。水衡都尉南阳王超骄军,三年坐淳于长自杀。守鸿胪太山太守萧育为右扶风,三年免。
9 四 北地太守谷永为大司农,一年免。
8 绥和元年四月丁丑,大司马票骑将军根更为大司马,七月甲寅赐金,安车驷马免。十一月丙寅,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为大司马。三月戊午,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四月乙卯为大司空,一年免。廷尉孔光为左将军,一年迁。执金吾王咸为右将军,一年迁。侍中光禄大夫师丹为诸吏散骑光禄勋,十一月为太子太傅。大司农许商为光禄勋,四月迁。成阳侯赵䜣君伟为卫尉,六月。侍中光禄大夫司农赵玄为卫尉,一月为中少府。驸马都尉王舜为太仆,二年病免。御史大夫孔光为廷尉,九月迁。少府庞真为廷尉,二年为长信少府。侍中光禄大夫许商为大司农,数月迁。太原太守彭宣为大司农,一年迁。詹事平陵贾延初卿为少府,三年。太仆宏为执金吾,十一月贬为代郡太守。光禄大夫王臧幼公为执金吾,三月迁,南阳谢尧长平一年迁。京兆都尉甄丰长伯为水衡都尉,二年为泗水相。长信少府薛宣为京兆尹,一年贬为淮阳相。丞相司直琅邪遂义子赣为左冯翊,坐选举免。
7 二二月壬子,丞相方进薨。三月丙戌,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十一月丁卯,大司马莽赐金,安车驷马免。庚午,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四月徙。十月癸酉,大司马丹为大司空,一年免。右将军王咸为左将军,十月免。卫尉傅喜为右将军,十一月赐金罢。太子太傅师丹为左将军,五月迁。光禄勋彭宣为右将军,二年迁。安丘侯刘常为太常,四年病,赐金百斤,安车驷马免就国。大司农彭宣为光禄勋,六月迁。卫尉王能为侍中光禄勋,二年贬为弘农,坐吕宽自杀。太子中庶子傅喜?游为卫尉,二月迁。侍中光禄大夫王龚子即为卫尉,二月迁。城门校尉丁望为卫尉,三年迁。执金吾谢尧为大鸿胪,三年徙。大司农河东梁相子夏,一年迁。光禄大夫钜鹿阎宗君阑为执金吾,六年卒。执金吾河内孙云子叔,三年迁。故太仆范隆为右扶风,八月为冀州牧。太山马嘉次君为右扶风,一年免。光禄大夫朱博为京兆尹,数月迁。光禄大夫邴汉游君为京兆尹,数月病,为中大夫。大鸿胪王嘉为京兆尹,二年迁。
6 孝哀建平元年四月丁酉,侍中光禄大夫傅喜为大司马。十月壬午,京兆尹朱博为大司空。右将军彭宣为左将军,一年坐与淮阳王婚免。大司农梁相为廷尉,二年贬为东海都尉。大司农左咸,一年徙。司隶校尉东海方赏君宾为左冯翊,二年迁。
5 二四月乙未,丞相光免。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八月甲戌有罪自杀。十二月甲寅,御史大夫平当为丞相。二月丁丑,大司马喜免。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四月戊午,大司空博为御史大夫,乙亥迁。中尉赵玄为御史大夫,五月下狱论。九月乙酉,诸吏散骑光禄勋平当为御史大夫,二月迁。十月丙寅,京兆尹王嘉为御史大夫,一年迁。光禄勋丁望为左将军卒。执金吾公孙禄为右将军,一年迁。卫尉望为光禄勋,一月迁。光禄大夫平当为光禄勋,四月迁。少府贾延为卫尉,十一月还故官。执金吾孙云为卫尉,四年迁。城门校尉丁宪子尉为太仆,四年迁。大鸿胪云阳毕申世叔,五年徙。卫尉贾延为少府,一年迁。五官中郎将颍川公孙禄中子为执金吾。侍中水衡都尉让。大鸿胪谢尧为扶风,一年迁。
4 三三月己酉,丞相当薨。四月丁酉,御史大夫王嘉为丞相。四月丁酉,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九月贬。右将军公孙禄为左将军,二年免。执金吾蟜望为右将军,一年迁。少府贾延为光禄勋,三年迁。左冯翊方赏为廷尉,四年徙。御史大夫王崇为大司农,二年迁。尚书令涿郡赵昌君仲为少府,一年为河内太守。将作大匠东海蟜望王君为执金吾,三月迁。光禄大夫萧育为执金吾,一年免。光禄大夫东海魏章子让为右扶风,一年免。颍川太守毋将隆为京兆尹,一年迁。大司农左威为左冯翊,三年为复土将军。
3 四三月丁卯,诸吏散骑光禄勋贾延为御史大夫,一年迁。诸吏散骑光禄大夫王安为右将军,一年迁。建平侯杜业为太常,三年贬为上党都尉。陈留太守渤海刘不恶子丽为宗正,更名容。光禄大夫董恭君孟为少府,一年迁。京兆尹毋将隆为执金吾,一年贬为沛郡都尉。光禄大夫龚胜为右扶风,一年归故官。光禄大夫茂陵申屠博次孙为京兆尹,一年迁。
2 元寿元年三月丙午,丞相嘉下狱死。七月丙午,御史大夫孔光为丞相。正月辛丑,大司马卫将军明更为大司马票骑大将军。特进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辛亥赐金,安车驷马免。五月乙卯,诸吏光禄大夫孔光为御史大夫,二月迁。七月丙午,氾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二月免。御史大夫何武为前将军,二年免。詹事马宫为光禄勋,二年迁。少府董恭为卫尉,二月为光禄大夫。右扶风弘谭为卫尉,一年迁。卫尉孙云为少府,一月。陈留太守茂陵耿丰为少府,二年为复土将军。京兆尹申屠博为执金吾,一年免。光禄大夫沛弘谭巨君为右扶风,冬迁。京兆尹南阳翟萌幼中。九月己卯,大司马明免。十一月壬午,诸吏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卒。十二月庚子,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八月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南夏常仲齐为右扶风。
1 二五月甲子,丞相光为大司徒,九月辛酉为太傅。右将军马宫为大司徒。五月甲子,大司马卫将军贤更为大司马,六月乙未免。庚申,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五月甲子,御史大夫宣为大司空,三月病免。八月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安阳侯王舜为车骑将军,八月迁。卫尉王崇为右将军,二月。光禄勋马宫为右将军,三月迁。光禄勋甄丰为右将军,六月迁。执金吾孙建为右将军,二年迁。博阳侯丙昌长矫为太常,二年贬为东郡太守。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一年迁。大司农王崇为卫尉,二月迁。建成侯黄辅子元为卫尉。长乐卫尉王恽子敬为太仆,五年迁。故廷尉梁相复为大理,二年坐除吏不次免。复土将军左咸为大鸿胪。卫尉弘谭为大司农。光禄大夫韩容子伯为执金吾,一月免。护军都尉孙建子夏为执金吾,三月迁。大鸿胪毕由为右扶风,六月贬为定襄太守。京兆尹清河孙意子承。廷尉方赏为左冯翊,一年迁。
↑↑↑↑↑公元前|公元后↓↓↓↓↓
1 孝平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太傅孔光为太师,大司马王莽为太傅,大司马车骑将军王舜为太保车骑将军。二月丙辰,大司马莽迁。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子心为光禄勋,三年迁。中郎将萧咸为大司农,一年卒。少府宗伯凤君房。中郎将任岑为执金吾,一年卒。右辅都尉赵恢君向为右扶风,一年免。大司徒司直金钦为京兆尹,一月为侍中。光禄大夫左冯翊张嘉。
2 二二月癸酉,大司空王崇病免。四月丁酉,少傅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光禄勋。安昌侯张宏子夏为太常,二年贬为越骑校尉。大鸿胪桥仁。光禄大夫孙宝为大司农,数月免。左辅都尉尹赏为执金吾,一年卒。中郎将幸成子渊为水衡都尉。大司马司直沛武襄君孟为右扶风,三年为冀州牧。
3 三城门校尉刘岑子张为太常,二年徙为宗伯。尚书令颍川钟元宁君为大理。执金吾长安王骏君公,三年迁。左冯翊匡咸子期。
4 四宗正容更为宗伯,一年免。将作大匠谢尧为右扶风,年七十病免,赐爵关内侯。京兆尹钟义。左冯翊沛孙信子儒。
5 五四月乙未,太师光薨。大司徒宫为大司马,八月壬午免。十二月丙午,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执金吾王骏为步兵将军。太仆恽为光禄勋。太鸿胪左咸。太常刘岑为宗伯。大司农尹咸。尚书令南阳邓冯君侯为右扶风。宰衡护军武襄为京兆尹,数月迁。中郎将南阳郝党子严为左冯翊。[1]
作品出处
本文出自《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
作者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班固还著有诗、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共41篇。《隋书•经籍志》载有《班固集》十七卷,可惜早已亡佚,现存的《班兰台集》是明代学者辑录而成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