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百叶蔷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连接百叶蔷薇

百叶蔷薇(学名:Rosa centifolia L.):是有刺小灌木,直立;小枝上有不等皮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排成平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瓣重瓣,与数轮雄蕊同着生于萼管边缘的花盘上;心皮多数,生于壶状的萼管里面,成熟时变为被毛的瘦果包藏于此管内,好象种子一样。花瓣粉红色;花柱离生,被毛。果卵球形或近球形,萼片宿存。园艺品种很多,中国引种栽培4种,供观赏和提取芳香油料。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 中文名 百叶蔷薇
  • 拼 音 bǎi yè qiáng wēi
  • 学 名Rosa centifolia
  • 别 称 洋蔷薇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 目蔷薇亚目
  • 科蔷薇科
  • 亚 科蔷薇亚科
  • 属蔷薇属
  • 组蔷薇组
  • 种 百叶蔷薇
  • 变 种 3变种
  • 品 种 1品种
  • 命名者与年代 L. ,1753
  • 英文名称 Cabbage Rose

目录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主要变种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播种

分株

扦插

压条

8栽培技术

盆栽

地栽

病虫防治

白粉病

黑斑病

炭疽病

金龟子

叶锈病

植物文化

经济价值

百叶蔷薇植物学史

百叶蔷薇这种花卉形式自上古以来就广为人知,是17世纪的荷兰育种家和19世纪的法国育种家开发的。像其他几组古老的玫瑰一样,获得的许多品种都消失了。百叶蔷薇是通过突变另一种玫瑰花家族而产生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杂交品种,可能来自蔷薇、麝香玫瑰、犬蔷薇和突厥蔷薇,也可能来自腓尼基玫瑰(Rosa phoenicia)。

百叶蔷薇的创造历史没有记载,但是赫斯特博士进行的遗传研究表明,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物种,而是预期的和最近出现的杂交品种。

查尔斯·德·埃克吕兹(Charles de l'Écluse)说,他在1591年观察到一朵几乎白色的蔷薇,花瓣超过120片,英国植物学家杰拉德(Gerard)在标本室里注意到了“百叶蔷薇”,他也称其为“荷兰大玫瑰”。林奈于1753年将其命名为百叶蔷薇(Rosa×centifolia)。 在1580年至1710年之间,荷兰玫瑰种植者创造了200多个百叶蔷薇(Rosa×centifolia)的品种。

百叶蔷薇形态特征

百叶蔷薇是疏松的小灌木,高2-3米;小枝上长有各种大小不一的皮刺;叶下垂,具小叶具5-7片小叶;棘突粗糙,具柄,但无刺。小叶片薄,长圆形,先端急尖, 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通常有单锯齿,上面无毛或偶有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叶轴有 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卵形,边缘有腺。

花芽大致卵圆形。6月下旬或7月下生的点头花,花单生或很少簇生,无苞片;常重瓣;芳香;从花瓣的弯曲处变成透明的粉红色,非常双重,呈酒杯状,完全吹散时变得更松散,露出紧密堆积的花瓣。花梗细长,弯曲,密被腺毛;萼片卵形,先端不明显叶状,片散开,长于花蕾,并被花梗和花苞盖住,像花梗和花苞一样,带有粘性芳香腺体。花瓣粉红色;花柱离生,被毛。果实圆形或椭圆形,肉质果肉。萼片宿存。

近种区别

原产高加索,在欧洲栽培悠久,品种很多,不易与法国蔷薇品种区别。该种生长势较 旺,叶片较宽大而薄,叶轴无刺,花常重瓣,香味浓,微垂,着生在弯曲的长花梗上,花瓣直立重叠如包心菜状;果近球形或卵圆形,有宿存萼片与法国蔷薇有别。[1]

主要变种

百叶蔷薇(3变种 1品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与年代

百叶蔷薇肉色变种 Rosa centifolia var. carnea Dum.Cours.,1811

百叶蔷薇金斯顿变种 Rosa centifolia var. kingstoniana Dum.Cours.,1811

马科萨百叶蔷薇 Rosa centifolia f. muscosa (Aiton) C.K.Schneid.,1904

百叶蔷薇细叶变种 Rosa centifolia var. parvifolia (Ehrh.) Rehder,1916

百叶蔷薇产地生境

主产欧洲和西亚,中国各地有栽培。

百叶蔷薇生长习性

蔷薇喜阳光,亦耐半阴,较耐寒,适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润湿地。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通畅的土壤中则生长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长。不耐水湿,忌积水。

百叶蔷薇繁殖方式

播种

种子可供育苗,但因种子培育较难成活,一般不建议使用种子进行培育。生产上多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贵品种较难扦插。

分株

即是将植物的根、茎基部长出的小分枝与母株相连的地方切断,然后分别栽植,使之长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简单易行,成活快。园艺上广泛应用。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有防止腐烂的作用。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

压条

蔷薇繁殖应选择优良品种中较老的枝条,用压条法育苗。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成株率高,但繁殖系数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难,或要繁殖较大的新株时采用。压条是对植物进行人工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的一种方法。与嫁接不同,枝条保持原样,即不脱离母株,将其一部分埋于土中,待其生根后再与母株断开。

嫁接

嫁接法繁殖,无性繁殖的幼苗,当年即可开花。用作盆花的苗,应选择优良品种中较老的枝条。[2]

百叶蔷薇栽培技术

盆栽

营养土,配制成营养土应该注意排水,通风及各种养分的搭配。其比例是园土:腐叶土:砻糠灰=5:3:2。每年越冬前后适合翻盆、修根、换土,逐年加大盆径,以泥瓦盆为佳。

浇水:因季节而异,冬季休眠期保持土壤湿润,不干透就行。开春枝条前发,枝叶生长,适当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浇1次水。在生长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浇水量,夏季高温,水的蒸发量加大,植物处于虚弱半休眠状态,最忌干燥脱水,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避免阳光暴晒。高温时浇水,每次浇水应有少量水从盆底渗出,说明已浇透,浇水时不要将水溅在叶上,防止病害。

施肥:蔷薇花喜肥,基肥以迟效性的有机肥为主,如腐肥的牛粪、鸡粪、豆饼、油渣等。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叶片肥厚,深绿有光泽。早春发芽前,可施一次较浓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谢后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间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将发时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机肥越冬。 修剪:每季开完一期花后必须进行全面修剪。一般宜轻度修剪,及时剪去开放的残花和细弱、交叉、重叠的枝条,留粗壮、年轻枝条从基部起只留3-6厘米,留外侧芽,修剪成自然开心形,使株形美观,延长花期。另外,盆栽蔷薇花要选矮生多花且香气浓郁的品种。

地栽

蔷薇花地栽的株距为50-100厘米,根据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另外,蔷薇花栽培地必须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排水良,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

浇水:地栽蔷薇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时要浇足水,尤其是孕蕾期和开花期一定保证供足水,同时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

施肥: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然后翻入土中,蔷薇花生长期要勤施肥,花谢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温干旱应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修剪:夏季修剪蔷薇花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减少养料消耗为下期开花创造好的条件。为使株型美观,对长枝可剪去1/3或一半,中枝剪去1/3,在叶片上方1厘米处斜剪,若修剪过轻,蔷薇植株会越长越高,枝条越长越细,花也越开越小。冬季修剪随品种和栽培目的而定,修时要留枝条,并要注意蔷薇植株整体形态,大花品种宜留4-6枝,长30-45厘米选一侧生壮芽,剪去其上部枝条,蔓生或藤本品种则以疏去老技,剪除弱枝、病枝和培育主干为主。[3]

百叶蔷薇病虫防治

野生蔷薇少有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锯蜂、蔷薇叶蜂、介壳虫、蚜虫以及焦叶病、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除应注意用药液喷杀外,布景时应与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处种植过多。每年冬季,对老枝及密生枝条,常进行强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

白粉病

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均可发病。成叶上生不规则白粉状霉斑,病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变褐,致全叶干枯脱落。嫩叶染病,生褪绿蔓延,逐渐扩大,边缘不明显,嫩叶正背两面产生白色粉斑,后覆满全叶,叶片变为淡灰色或紫红色。新叶皱缩畸形。叶柄、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茎变细,有些病梢出现干枯,病部也覆满白粉。花蕾染病,花苞、花梗上覆满白粉,花萼、花瓣、花梗畸形,重者萎缩枯死,失去观赏价值。白粉病菌在病芽上越冬。栽植过密、施氮过多、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种。冬季修剪时,注意剪去病枝、病芽。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可改喷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早春萌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

黑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炭疽病

病斑产生在叶缘,半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褐色至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温暖、潮湿条件下,孢子萌发侵害叶片。株丛过密、湿气滞留时间长,易发病。炭疽病多零星发生,可以在防治黑斑病及叶斑病时得到兼治。秋末冬初及时清园,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加强养护,适当修剪,疏除过密枝条,使通风透光良好。必要时喷施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8%科博(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施保功或施百克(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金龟子

主要为害根、叶、花蕾等部位,严重影响花产量和质量。灯光诱杀、杨柳诱杀、振荡捕杀等。为害严重时,可喷施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效果都较好,但绝不能在花期喷施。


叶锈病

锈病是蔷薇一种常见的病害。叶片和新枝条都可能发病。病情严重,会引起叶片大面积脱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如果发现此病,要及时处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续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

植物文化编辑

春天时,蔷薇花修长的枝干附着叶子伸展着、相拥着,一簇、又一簇自成一体,花虽不大,却铺天盖地开着,与枝干、玉叶和谐地交织着,似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任何人工凿成的雕塑无法与之媲美;在盛夏,蔷薇花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盛,却也恰到好处地开着,准确地说是零星点缀着,给燥热的盛夏带来了几分清爽,几分恬静;在深秋,在风的吹荡下,蔷薇花将细碎的花瓣撒向人间,那粉红的、雪白的、黄淡的……点缀在绿色的、黄色的落叶上,点缀在湖面上引来无数鱼儿嬉戏,给收获季节又增添了诗情画意;在隆冬,经过寒风的侵袭、雪的洗礼,蔷薇花更显出那特有的秀美与坚强,修长的枝干更加挺拔。她身披银装,若天仙,若簇簇白云,还有她的精髓——红色的花核,零星地点缀在白色冬衣上,宛若一颗颗镶嵌的红玛瑙,楚楚动人,几分妩媚,几分娇艳。

蔷薇花可以吸收废气,阻挡灰尘,净化空气。蔷薇花密,色艳,香浓,秋果红艳,是极好的垂直绿化材料,适用于布置花柱、花架、花廊和墙垣是作绿篱的良好材料,非常适合家庭种植。

百叶蔷薇经济价值

医药用途:根、叶:止痛收敛,园艺品种很多,中国引种栽培4种,供观赏和提取芳香油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