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頰噪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頰噪鶥
原圖鏈接

白頰噪鶥[1](學名:Pterorhinus sannio):中型鳥類,體長21-25cm。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枕深栗褐色,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餘上體包括兩翅表面棕褐或橄欖褐色,尾栗褐或紅褐色,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沾棕。頰、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多呈淡棕黃色或淡棕色,兩脅暗棕色。特徵明顯,野外容易識別。 相似種畫眉眼周白色,頰不為白色,明顯可與之區別。

簡介

白颊噪鹛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枕深栗褐色,眉纹白色或棕白色、细长,往后延伸至颈侧,眼先和颊白色或棕白色,眼后至耳羽深棕褐色或黑褐色,后颈和颈侧浅棕色或葡萄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棕褐或橄榄褐色,尾栗褐或红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沾棕。颊、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变淡、多呈淡棕黄色或淡棕色,两胁暗棕色,尾下覆羽红棕色。 虹膜栗色,暗褐或茶褐色,嘴黑褐色,脚黄褐或灰褐色。

大小量度:♂52-80克,♀57-77克;体长♂202-255毫米,♀200-240毫米;嘴峰♂19-24毫米,♀19.5-22.5毫米;翅♂91-101毫米,♀90-98毫米;尾♂98-125毫米,♀98-119毫米;跗蹠♂36-40毫米,♀34-39毫米(四川亚种)。

白颊噪鹛舌呈长三角形。舌尖分又呈“V”字型,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道颈胸分段不明显.食管全长43.33毫米,食管与嗉囊分界不明显;腺胃上圆形乳突少而稀,肌胃发达。肠几乎与体长相等,小肠较发达,雄鸟约长182.8毫米,占肠道总长88.8%;雌鸟约长196.38毫米,占肠道总长88.6%;具有左右侧盲肠,占肠道总长4.87%;直肠占肠道总长6.4%;肝分左右两叶;胰细长形,分两小叶。这些消化道特征说明白颊噪鹛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等地的矮树灌丛和竹丛中,也栖息于林缘、溪谷、农田和村庄附近的灌丛、芦苇丛和稀树草地、甚至出现在城市公园和庭院,是 国南方常见的低山灌丛鸟类之一。

生活习性

  • 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集群个体从10余只到20多只不等,有时也见与黑脸噪鹛混群,多在森林中下层和地上活动和觅食。善鸣叫,叫声响亮而急促,其声似‘jeer-jeer’,‘吉呀,吉呀’地反复鸣叫声,尤其是清晨、傍晚和天气晴朗时,鸣叫更为频繁,常常一只鸣叫,引起群中个体相互对鸣,经久不息,鸣声甚为嘈杂。性活泼、频繁地在树枝或灌木丛间跳上跳下或飞进飞出,遇人等干扰,立刻下到树丛基部,躲躲闪闪和毫无声响地在低枝间穿梭或藏匿,待危险过去后,则又窜上枝头开始鸣叫。当敌害逼近等紧急情况时,也起飞逃走,但飞不多远又落下,一般不做远距离飞行,有时也通过在地上急速奔跑逃走。

  • 食性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所吃昆虫主要有甲虫、象甲、金龟甲、金花虫、天牛、步行虫、锹形甲、瓢虫、蝽象、蝗虫、蠼螋、蚂蚱、毛虫、蛾类、蟋蟀、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此外也吃蜘蛛、蜈蚣、石龙子、虾等无脊椎动物。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缅甸、老挝、越南和中南半岛。

中国分布: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至长江以南的华南和西南各省,南至福建、广东、香港和海南岛,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昌都地区东南部。

亚种分化

 白頰噪鶥
原圖鏈接  

白颊噪鹛(4亚种) 1. 白颊噪鹛印度亚种 Garrulax sannioalbosuperciliaris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那加兰邦和曼尼普尔邦在。

2. 白颊噪鹛云南亚种 Garrulax sannio comis 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地。

3. 白颊噪鹛四川亚种 Garrulax sannio oblectans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

4. 白颊噪鹛指名亚种 Garrulax sannio sannio 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以南、贵州以东的大陆地区等地。

繁殖方式

白颊噪鹛繁殖期3-7月。通常营巢于柏树、棕树、竹和荆棘等灌丛中,距地高1-6米。巢呈碗状,主要用枯草茎、草叶、竹叶、蕨叶、稻草、细藤、松枝、松叶、麦茎和棕丝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茎、草根、松叶、竹叶、棕丝等。巢的大小为外径11-15厘米×7.5-14厘米,平均13.7厘米×11.4厘米,内径6.5-9.5厘米×6-9厘米,平均8厘米×8厘米。巢高9.8 (8-12)厘米,深6 (4-9.2)厘米。每窝通常产卵4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的,每日或间隔1日产1枚卵。卵浅蓝色或白色,卵的大小据22枚卵的测量为26.2 (22.5-28.2)毫米×20.6 (19-21)毫米,重5.3 (4-6)克。产卵后期亲鸟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卵期15-17天,刚卵出的雏鸟全身赤裸无羽和未睁眼,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白颊噪鹛是中国南部省区较为常见的一种低山灌丛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


參考文獻

  1. 白頰噪鶥. 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