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露為霜又一秋(梁德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露為霜又一秋》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白露為霜又一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一個充滿詩意和溫情的季節。在每年的9月7日前後,便會翩然而至,帶來涼風陣陣,讓秋意更濃一層。

白露中的露水,出現在萬籟俱寂的夜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這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就準時來到人間。天氣漸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得名。沾帶着夜露而來的季節,當然意味着這時的天氣已經轉涼。暑熱正在遠去,天涼好個秋的舒適景象,自然是人們所喜歡的。

白露之後,陽光不再放肆,早起的人們會發現花草葉上沾上了晶瑩剔透的露珠。窗外秋蟲的呢喃聲,也在時隱時現地鑽進人們的耳朵。微風拂面,有一種涼意浸入肌膚。

白露,是一個美麗、動人的詞彙,賦予了歷代詩人無數的靈感。唐詩宋詞的風韻,很多是踩着白露的韻腳走來的。王建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這是白露時節的真實寫照;曹鄴說:「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對白露的欣寵躍然於詩情中;李白說:「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在夜露中飲酒吟詩,不覺間露水打濕了鞋襪;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節氣引發思鄉之情,詩人的心思比常人更重;而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到今天還在感動着滿身現代裝備的人們。而如有機會領略「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這樣的意境,或許也能像陶淵明一樣體會古今白露時節的不同妙處了。

對於好茶之人,白露是個不容錯過的時節。民間早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意思是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生長的最佳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因此,老茶客是不會放過白露茶的。一壺色香味正的「白露茶」,飄散着閒適日子的滋味。不妨細品香茗,作一番傳統的體驗之旅。

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等症狀。民間百姓便多食健脾潤燥、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此時更受普通百姓的歡迎。

白露來了,秋意更濃了。[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