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菜根中藥名,百花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微子目
科: 蘭科
屬 :玉鳳花屬
種: 鵝毛玉鳳花
採收時間 :夏季採收
用 量 :9-15g
毒性: 無毒

目錄

來源

為蘭科玉鳳花屬植物鵝毛玉鳳花Habenaria dentata (Sw.) Schltr.的莖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90-2300米的山坡林下或溝邊。

用藥說明

功能: 利小便,消炎腫。
主治: 尿路感染。
入藥部位: 莖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藥材加工: 採收加工

生理特徵

植株高35-87cm。塊莖肉質,長圓狀卵形至長圓形,長2-5cm,直徑1-3cm。莖粗壯,直立,圓柱形,具3-5枚疏生的葉,葉之上具數枚苞片狀小葉。葉片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15cm,寬1.5-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抱莖,干時邊緣常具狹的白色鑲邊。總狀花序常具多朵花,長5-12cm,花序軸無毛;花苞片披針形,長2-3cm,先端漸尖,下部的與子房等長;子房圓柱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2-3cm,先端漸狹,具喙;花白色,較大,萼片和花瓣邊緣具緣毛;中萼片寬卵形,直立,凹陷,長10-13mm,寬7-8mm,先端急尖,具5脈,與花瓣靠合呈兜狀;側萼片張開或反折,斜卵形,長14-16mm,先端急尖,具5脈;花瓣直立,鐮狀披針形,不裂,長8-9mm,寬2-2.5mm,先端稍鈍,具2脈;唇瓣寬倒卵形,長15-18mm,寬12-16mm,3裂;側裂片近菱形或近半圓形,寬7-8mm,前部邊緣具鋸齒;中裂片線狀披針形或舌狀披針形,長5-7mm,寬1.5-3mm,先端鈍,具3脈;距細圓筒狀棒形,下垂,長達4cm,中部稍向前彎曲,向末端逐漸膨大,末端鈍,較子房長,中部以下綠色;距口周圍具明顯隆起的凸出物;柱頭2個,隆起呈長圓形,向前伸展,並行。花期8-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日本也有。

功效與作用

日常生活中,白菜根通常作為垃圾被扔掉。但其實,白菜根有其重要的功效與作用。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到白菜根,也能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白菜根部中含有粗纖維,而粗纖維能夠排除毒素,潤腸,助消化等眾多功效。列舉幾例如下:
1、防脫髮:用白菜根煮水洗頭 冬天,人們的頭髮很容易乾枯毛躁,而白菜根就能解決這一問題。白菜根不僅可以生津潤燥,用白菜根煮水洗頭,其所含有的維生素C、E,還可以直接營養頭髮毛囊、改善發質。

方法:平時洗頭時,取白菜根切碎,加水2000毫升,文火煮約10分鐘,濾渣取汁,兌至常溫冼發。
2、治感冒:白菜根代茶飲

我國古代民間常用白菜根煮水治療感冒。從中醫角度講,白菜根有養陰清熱、利濕潤燥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等症。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口渴、口臭者也可以嘗試。

方法:把白菜根洗淨,切成小塊,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以及冰糖,用大火燒開後,煮2~3分鐘後即可飲用。

白菜根的其他妙用小偏方

1、皮膚過敏

白菜根配銀花、紫花地丁,煎服或搗爛塗於患處,可以治療皮膚過敏症,尤其是對面部皮膚過敏症有較好療效。

2、腮腺炎

取白菜根2個,1個用水煎內服,1個搗爛後外敷,每天1次。

3、治便秘:白菜根煎湯內服 方法:取白菜根9~15克(鮮白菜根或將白菜根曬乾後使用均可),煎湯內服即可。可依病情輕重和個人體質。

從上面可以看出白菜根煮水喝的作用還是相當多的,所以大家平時吃了白菜根不要再丟棄了,合理利用資源喲。[1]

白菜根的醃製做法

配料:白菜根,胡蘿蔔,干紅辣椒,大蒜,香菜。   調料:玉米胚芽油,鹽,糖,生抽,香醋,味精。

1、白菜根、胡蘿蔔切片,撒鹽拌勻,醃製半小時以上;

2、擠去蔬菜浸泡出的水分,用涼開水衝掉表面的鹽分,擠干備用;

3、添加糖、生抽、陳醋、味精拌勻;

4、起油鍋,油溫熱時,下入紅椒段和蒜末小火煸香;

5、辣椒和蒜末微黃時趁熱澆在拌好的白菜根上,撒上香菜即可。[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