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 (Nees)C.E.Hubb.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淨,乾燥,除去鬚根及膜質葉鞘,捆成小把。
【古代炮製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1.白茅根:取原藥材,微潤,切段,乾燥。篩去碎屑。 2.茅根炭:取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
【飲片性狀】
白茅根為圓柱形短段。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呈淺黃棕色。體輕,質略脆但不易折斷。切斷面中空,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微甜。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澀。
【質量標準】
白茅根總灰分不得過5.0%,水分不得過12.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24.0%。茅根炭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7.0%。
【炮製目的】
白茅根味甘,性寒。歸肺經、胃經、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能。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及急性腎炎水腫等。 白茅根生品長於涼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妄行的多種出血證,熱淋,小便不利,水腫,濕熱黃疽,熱盛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及急性腎炎水腫等。茅根炭,味澀,寒性減,偏於收斂止血,專用於各種出血。
【應用選擇】
1.生用 (1)血熱鼻衄:單用白茅根汁飲用(《婦人》);若單用茅根為末,米泔水服二錢(6克),用於鼻衄不止(《聖惠方》)。 (2)小便出血:常與茯苓、人參、干地黃同用,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用於氣虛血熱,小便出血,如茅根飲子(《外台》);若與黃芩、瞿麥、滑石等同用,用於虛勞小腸熱,小便出血,水道不利,如茅根散(《聖惠方》);若與車前子、白糖同用,用於血尿(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3)血淋:常與滑石、葵子、赤芍藥等同用,具有涼血清熱利尿的作用,用於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如白茅根散(《聖惠方》);若與木通、石韋、黃芩等同用,用於卒淋,結澀不通,如茅根飲(《總錄》);若單用煎水服,用於小便熱淋(《肘後》)。 (4)吐血:常與黃芩、竹茹、桑白皮等同用,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用於傷寒,心肺熱,因嗽吐血或唾血,如茅根飲子(《外台》);若單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用於吐血不止(《千金翼》)。 (5)肺熱咳嗽;常與桑白皮同用,具有清泄肺熱的作用,用於肺熱壅阻,咳嗽氣喘,口乾咽燥,如如神湯(《聖惠方》);若與杏仁、木通、芒硝等同用,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用於水腫氣壅,咳喘上氣,肢體浮腫,小便赤澀,如杏仁散(《聖惠方》)。 (6)嘔噦:常與百合、陳皮、葛根、人參同用,具有清熱止嘔的作用,用於熱病嘔噦,不能下食,如茅根散(《聖惠方》);若與葛根同用,用於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如茅根湯(《外台》)。 (7)痰中帶血:常與鮮藕、鮮小薊根同用,具有涼血,清熱的作用,用於虛勞,痰中帶血,兼有虛熱,如三鮮飲(《參西錄》)。 (8)腎炎:常與一枝黃花、葫蘆殼、白酒藥同用,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用於腎炎(《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若單用干白茅根250~500克。可治療急性腎炎。 (9)肝炎:單用白茅根煎劑,治療肝炎,有一定療效:若與山楂根、六月雪根同用,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若與茯苓、菌陳、黃芪、甘草同用,可治療乙型肝炎。 2.制用 出血證:常與大薊、小薊、柏葉等同用,具有止血的作用,用於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如十灰散(《十藥》);若與老絲瓜、蒲黃、亂髮等同用,具有祛瘀生新,止血的作用,用於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如十灰散(《醫學心悟》)。
【現代研究】
白茅根中含有蘆竹素、白茅素、白頭翁素、薏苡素、單齒烯醇、細米杜鵑素及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檸檬酸、草酸、蘋果酸、菜油甾醇、β-谷甾醇等。 白茅根煎劑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復鈣時間;其粉撒於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弗氏、宋氏痢疾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尚有鎮靜、解熱、鎮痛作用。 白茅根生品和炭品均能明顯縮短小鼠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和血漿復鈣時間,炭品與生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0.5g/ml的生品水煎液和炭品水煎液均能提高大鼠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當生品水煎液濃度加大到1g/ml時,對此未有提高,反而出現略有抑制的趨勢,但炭品水煎液濃度同時加大時,對血小板的聚集有非常顯著的提高,說明了白茅根炒炭後能增強止血作用是有一定科學道理。 由於白茅根中含可溶性鈣及大量的糖,因此在軟化切制時,應儘量減少在水中的浸泡時間,以減少水溶性成分流失。以綠原酸含量、水分及水溶性浸出物作為指標,優選白茅根飲片的最佳切制工藝為洗淨,噴灑2倍量的水,然後浸潤1小時,置60℃烘製2小時,取出,晾涼。通過正交試驗法,對茅根炭的炮製工藝進行優選,結果表明,茅根炭的最佳炮製工藝為170℃,烘製16分鐘。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煅炭、炒焦等。 2.文獻摘錄「燒炭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十藥》)「細剉,三十兩,青州棗二十個,擘破,水二升同煮變色,炒令色變,揀去棗及黑者不用,用好者十五兩。」(《普濟方》)「搗汁」(《正宗》)。
【總結】
白茅根歷代採用生品和炭品,也有以榨汁、搗汁入藥的。鮮汁與生品取其清熱、涼血、利尿作用;炒炭後取其收斂、止血作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古代傳統炮製理論的論述是客觀的,科學的。 [1]
【炮製方法】
1.白茅根 《經效產寶》:「去黑皮,切。」《本草品匯精要》:「銼。」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2.白茅根炭《十藥神書》:「燒炭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醫宗金鑒》:「炒黑。」現行,取淨白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內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 3.棗制白茅根 《普濟方》:。細銼,三十兩,青州棗二十個,擘破,水二升同煮變色,炒令色變,揀去棗及黑者不用,用好者十五兩。」現少用。 4.蜜炙白茅根 《衛生寶鑑》:「蜜炒。」《魯府禁方》:「銼蜜炙炒。」現行,取淨白茅根段加煉蜜拌勻,置鍋內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白茅根每100kg,用煉蜜25kg。 5.鹽白茅根 取白茅根段,加鹽水拌勻,潤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