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沙屯隧道群

增加 45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白沙屯隧道群'''<br/p>|-|<center><img src="https://www-image-cdn.abic.miaolitravelcom.nettw/photoDB/pic.ashx?qp=picpost/120045121639035119.jpg&sizetype=2" width="280"></center><small>過港貝化石層<br>[https://miaolitravelwww.netabic.com.tw/place/article.aspx?sNo=04004447 view/id/14086 圖片來 自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自abic]</small>
|}
'''白沙屯隧道群''' 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 位於[[ 臺灣]][[苗栗縣]][[ 後龍鎮 (台灣)| 後龍鎮]]的3座[[ 單線]] 鐵路連續隧道,屬於[[ 海岸線 (台鐵)| 海線鐵路]][[龍港車站]] [[白沙屯車站]]區間,分別 於日本[[大正]]9 於1920 (西元1920年)及大正10年(西元1921 及1921 ) 完工 、大正11 、1922 (西元1922年) 通車營運,並 於民國62 於1973 (西元1973年) 配合[[ 臺灣鐵路 管理 ]] 改良行車效益另闢新路線後停用廢棄 民國98 ,2009 (西元2009年) [[ 苗栗縣政府]] 將隧道整 成自行車道,並 於民國104 於2015 (西元2015年) 公告 指定 為苗栗縣[[ 歷史建築]] ,命名[[ ''' 後龍過港隧道]]'''<refname="文">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s://newsnchdb.ltnboch.comgov.tw/newsassets/localoverview/paperhistoricalBuilding/1119010 20151120000001 後龍過港隧道 改造 重現百年風華] ,自由時報,2017/07/15</ref>
== 歷史 沿革 ==
=== 日本時代 ===
大正8年(西元1919年)8 1919年8 月1日起, [[海岸線 (臺鐵)| 海線鐵路 ]] 開工,由南北兩端的[[ 王田]] (今 日之[[成功車站]]西側)及[[ 中港]] (今 日之[[竹南車站]])向中間推進興建,其中[[ 公司藔]] (今 日之[[龍港車 站|龍港 站]])至[[白沙屯車 站|白沙屯 站]]間行經 [[過港 ( 苗栗縣[[ )| 過港]]地區的路段,東為[[ 丘陵]] 、西鄰海岸[[沙丘]],如果鐵路沿海岸興建,容易受冬季[[東北季風]]刮起的海沙侵襲,掩蓋路基,有行車安全疑慮, 於是 所以 將鐵路定線於丘陵側,並開挖隧道通過。
此處丘陵段原本只 打算 開鑿1座100.4公尺的短隧道,後來又重新定線,決定挖掘3座隧道,分別命名為[[ ''' 第一白沙屯隧道]](全長295公尺 '''(295m )、[[ ''' 第二白沙屯隧道]](全長162公尺 '''(162m )、[[ ''' 第三白沙屯隧道]](全長56公尺 '''(56m ),其中第三白沙屯隧道先 於大正9 於1920 (西元1920年) 完工,另2座山洞隨後於隔 (1921) (大正10年,西元1921) 竣工。在隧道施工期間,發現土壤滿是貝殼化石,因此,日本政府將其命名為「[[過港貝化石層]]」,並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設立過港貝化石層石碑,明令不得濫墾濫伐。
大正11年(西元1922年)10 1922年10 月11日,白沙屯隧道群隨著[[ 海岸線 (臺鐵)| 海線鐵路]]全線通車而啟用
=== 民國時期 ===
* 民國60年(西元1971年)8 1971年8 月14日,由於 [[ 龍港車站 |龍港站]] [[ 白沙屯車站 |白沙屯站]] 間路線坡陡、彎急、隧道多、淨空小、運轉時間長等因素,為改善行車效能, [[ 臺灣鐵路 管理 計畫 ]]於此日 完成 以[[ 基隆]] 起點148.8km至149.6km間(即隧道前後路段)改線的路基工程,預定將鐵路西遷,藉以緩和坡度、加大彎道半徑 *1973年12月,新線鋪軌竣工,同時將[[白沙屯北號誌站]]由原基隆起點151km附近往北延伸到新線(基隆起點149km附近)。自此,白沙屯隧道群停用廢棄,鋼軌枕木陸續拆除,之後漸漸成為當地農民休憩與倉儲處所。*2009年~2011年,苗栗縣政府補助後龍鎮公所,將廢棄的舊隧道整建為鐵路懷舊步道與自行車道。*2015年11月20日,苗栗縣政府公告舊隧道群登錄為歷史建築,取名「後龍過港隧道」<ref name="自由時報">{{cite news|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1204|title=〈半天寮舊海線隧道 可望登錄歷史建築〉|author=彭健禮|date=2015-04-13|publisher=《[[自由時報]]》|language=zh-tw|accessdate=|archive-date=2015-04-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14002430/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1204|dead-url=no}}</ref>。*2017年,[[苗栗縣]]後龍鎮公所向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爭取經費,於舊隧道內增設LED燈光及音樂演出,目前3座舊隧道已成為苗栗縣旅遊景點之一
*民國62年(西元1973年)12月,新線鋪軌竣工,同時將== 構造設計 ==白沙屯3座隧道(後龍過港隧道)為[[ 白沙屯北號誌站單線鐵路]] 由原基隆起點151km附近往北延伸到新線(基隆起點149km附近)。自 隧道,洞口與內部下半部襯砌為混凝土結構,上半部圓拱則使用紅磚砌築,各個隧道口的造型都不相同,以順應 處不穩的地層 其中第一 白沙屯隧道 群停用廢棄 南口更因怕海風夾帶砂土造成行車困擾 鋼軌枕木陸續拆除 由洞口下半部往外延伸約20公尺 之後漸漸成為當地農民休憩與倉儲處所 像是伸出雙臂一般
*民國98 本隧道因地形因素,第一隧道由北而南為3.3‰上坡,第二及第三隧道為9.1‰下坡;第一及第二隧道內為半徑402公尺彎道,因此行車效率不佳,且1970 ( 代隧道外側( 西 元2009 側)的海岸已衍生出海埔地,所以臺鐵局為增進行車效能,於1971 )苗栗縣政府補助[[後龍鎮公所]] ~1973年著手改線工程 ,將 廢棄的舊隧道整建為[[ 鐵路 西移,因此 與自行車道]] 於1973年底停用廢棄
== 周邊 ==*半天寮休閒文化園區-好望角* 民國104年(西元2015年)11月20日,苗栗縣政府公告舊隧道群登錄為歷史建築,取名「 後龍 過港隧道」。清海宮
*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苗栗縣後龍鎮公所向[[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爭取經費,於舊隧道內增設LED燈光及音樂演出,目前3座舊隧道已成為苗栗縣旅遊景點之一。==影片==<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PRNnZZdFY|alignment= 建築構造 center|dimensions=480|container=frame白沙屯3座隧道(後龍過港隧道)為單線鐵路隧道,洞口與內部下半部襯砌為[[混凝土]]]結構,上半部圓拱則使用[[紅磚]]砌築,各個隧道口的造型都不相同,以順應此處不穩的地層。第一 |description= 白沙屯隧道 南口因怕海風夾帶砂土造成行車困擾,由洞口下半部往外延伸約20公尺,像是伸出雙臂一般。群 }} </div>隧道因地形因素,第一隧道[[由北而南]]為3.3‰上坡,第二及第三隧道為9.1‰下坡;第一及第二隧道內為半徑402公尺彎道,因此行車效率不佳,且民國60年代隧道外側(西側)的海岸已衍生出[[海埔地]],為增進行車效能,於是進行鐵路西移的改線工程,因此舊隧道於民國62年(西元1973年)底停用廢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442 733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臺灣‎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