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带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带鱼
原图链接

白带鱼(学名:Trichiurus lepturus),又名高鳍带鱼、鱽鱼、刀鱼、白鱼、裙带、肥带、油带、天竺带鱼、黄棱油带(澎湖)、太刀鱼(日本)。。

  • 为带鱼属的一个种,最大体长234 cm; 分布于全球各个大洋及河口、近海沿岸;
    • 栖息环境:大洋、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 分布于日本附近海域的白带鱼有时被单独分类为“日本带鱼”,而中国东海的白带鱼则会被称为“东海带鱼”。
    • 生长于全球各大洋温暖水域; 中国黄海沿岸部分地区(如丹东、大连、青岛、日照等);台湾沿海,澎湖、小琉球、兰屿、绿岛等海域。
  • 形态特征:体甚延长,侧扁,呈带状;
    • 尾略长,向后渐变细,末端成细长鞭状,尾柄与肛前长的比例达40%左右。
    • 头窄长,头背面斜直或略突起,前端尖锐,吻尖长;左右额骨分开。
    • 眼中大;虹彩白色。
    • 口大,平直;下颌长于上颌;齿发达锐利,侧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颌前端具倒钩状大犬齿2对;下颌倒钩状多于尖形齿。
    • 鳞退化;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向下弯,而后沿腹缘至尾端。
    • 背鳍起始于后头部延伸至尾端,具III棘,共130-141软条,肛门前背鳍数38-42;臀鳍完全退化,起始于背鳍第43-45软条之下方,棘状化,但通常埋于皮下;胸鳍短,末端可达侧线上方;无尾鳍与腹鳍。
    • 体银白色;背鳍及胸鳍淡白而呈透明状,具不显著之黑缘;尾端呈黑色。

食用白带鱼建议与注意事项

  • 白带鱼内脏容易有寄生虫,不建议生食,最好以盐烤、干煎、红烧或煮汤后食用。
  • 避开鱼腹 低脂低胆固醇。
  • 每一份白带鱼肉(35公克)含有6.9公克蛋白质,脂肪只有0.7公克,热量只有36大卡,对于想瘦身的人,是很不错的食材。
  • 心血管疾病患者很适合食用; 但腹部鱼肉油脂较多,胆固醇含量也相对多一些。
  • 暗刺不多 适合老人小孩。
  • 肉质细腻除了背部及主干有鱼刺外,很适合吞咽功能较差的老人家及幼儿食用。
  • 痛风忌口 鱼皮普林超高。
    • 每100公克白带鱼鱼皮,普林含量高达3509毫克;每100公克含量也有391.6毫克,痛风患者平日最好也不要吃。
  • 少吃油炸, 干煎火烤最好,白带鱼是学校团膳上常见的菜色,不过,为方便大量处理,经常是裹粉后下油锅炸,油脂含量较多。
  • 可强健脾胃, 保养肝肾; 白带鱼味甘、性平,中医认为食用白带鱼有助强健脾胃、补肝肾,肝炎患者可做为平日保养用,像是加入陈皮、玉米须后清蒸,可以增加食欲,还有清热的效果。
  • 肉质属发物, 过敏少吃; 但每天最好不要吃超过75公克; 湿疹、皮肤容易过敏的患者较不适合吃,以免旧疾复发。[1]

白带鱼的种类

  • 可细分下列三种带鱼:
    • 白带:其特征为嘴巴内部带黑缘,腹腔内的腹膜是黑色的。
    • 油带: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 (油带),南海带鱼背鳍起点有一黑缘;嘴里齿缘是黄色;南海带鱼的腹膜是白色透明的。
    • 红娘仔:沙带鱼Lepturacanthus savala (红娘仔);沙带鱼(红娘仔)是台湾产的体型小(最大约2.5指幅宽);常见是黄眼睛黄胸鳍;嘴里的舌骨带黑色; 腹膜跟南海带鱼一样是白色透明的。[2]

参考来源

  1. 元气周报/记者陈惠惠、罗建怡. 白带鱼/护肝不妨多吃 痛风一定忌口. 联合新闻网. 2014-09-23 [2021-03-22] (中文). 
  2. MERAGE121032怡. 白带、油带、红娘仔,三种带鱼的分辨法. IM5481.COM. 2017-09-26 [2021-03-2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