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尾鼹,哺乳纲食虫目鼹科动物。身体矮胖,外形像鼠,长10多厘米,四肢短,头尖,吻长,耳小或完全退化,腿也小,尾巴短。前肢有五爪,都特别强健,掌心向外侧翻转,是掘土的器官。捕食昆虫、蚯蚓等动物。由于它喜好挖洞,伤害农作物,对农业有害。鼹鼠的种类很多,如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欧鼹;产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麝鼹,又叫"地爬子"。
“狗不理”包子 |
中文名;白尾鼹 拉丁学名;Parascaptor leuc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形态特征
体长8-11cm,体重20-40g。体呈圆筒形。吻部削尖并向前突出,吻背中央具沟槽,眼极小。外耳退化,颈短。前肢粗短,掌部特别扩大而宽扁,掌心向外翻折,带有强壮的铲状爪。后足较前足细弱,尾短,略长于后足,球棒状,基部短细。毛被柔软、细密,呈天鹅绒状。有丝光光泽。通体黑褐色或黑灰色,唯吻、尾部和前肢下部毛浅灰色或黄白色,足和尾的皮肤肉黄色。
生活习性
鼹鼠的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食虫目(Insectivora)哺乳纲,真兽亚纲中最早出现和最原始的一目,大多数比较高等的类群都是由早期食虫类分化出来的。体型较小,吻部多细尖。门齿大而呈钳形,犬齿小或无,臼齿多尖,齿尖多呈W形,适于食虫。四肢短小,通常为5趾。生活方式多样,有地上生活、地下穴居、半水栖及树栖者。主要以昆虫及蠕虫为食。有冬眠习性,入眠前贮存大量皮下脂肪。它的身体完全适应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配备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他的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没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绒毛,毛尖不固定朝某个方向。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
鼹鼠它在狭长的隧道自由地奔来奔去。隧道四通八达,里面潮湿,很容易孳生蚯蚓、蜗牛等虫类,便于它经常在地下"餐厅"进餐。鼹鼠成年后,眼睛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经常不见天日,很不习惯阳光照射,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中枢神经就会混乱,各器官失调,以致于死亡。
鼹鼠非常适于挖土,这是一项使它们日夜忙碌的活动。它们的眼睛很小,因为在黑暗中眼睛没有太大的作用,介理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鼹鼠对震动也十分敏感,能够感觉到前来入侵的敌人在地面上的走动,或者附近一条蚯蚓的蠕动。鼹鼠能快速地在地表下面窜来窜去,同时将土拱成一条田垄。它们也会挖出一系列互相连通的坑道,并不断加以修整和延长。泥土被堆放在外面,形成鼹鼠丘,它们的窝被造成卵开有,里面铺上了青草和树叶。
鼹鼠一般每次生3-4个幼鼠。幼鼠出生时全身光秃秃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但不久后就长出了毛,也能看见东西了。
分布地区
①麝鼹分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②缺齿鼹分布东北地区。
危害与天敌
鼹鼠天敌-鹰鼹鼠被称为"地爬子", 鼹鼠的最大天敌是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