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国良 | |
---|---|
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所长 | |
出生 | 1955年4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白国良,1955年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所长[2],省部共建教育部结构工程与抗震重点实验室主任。
目录
人物经历
1983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年12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5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学术任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土建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工程理论及计算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建筑、土木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国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ASCCS)会员,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会员。近几年来,多次担任国际和国内土木工程领域有关大型学术和专业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建筑结构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世界地震工程》等杂志编委。国家级教学名师[3]。
1、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上报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白国良教授是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2017年2月16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拟推荐白国良教授为2017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讲授课程: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抗震等;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授课程:钢筋混凝土理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地震工程学等。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及复杂工业建筑混合结构体系、工程结构抗震、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抗震结构破坏准则及可靠性分析方法、随机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工程灾害诊断与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主要贡献
贡献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科研成果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复合箍、螺旋箍、X型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设计"、"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配筋方法和抗震设计"、"复合箍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的研究成果,被国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采用,并纳入《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5年)一书,被专业设计和施工人员广泛应用。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大型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体系研究"、"钢与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火电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框架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外包钢混凝土节点"、"型钢钢筋混凝土原理与设计"等课题的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和行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2001-2004年参加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项目(SPKJ003―01) "高参数大容量大电厂设计技术研究―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抗震设计技术(T―21/KJ97)"并主持"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及抗震"大型项目的研究,为解决我国大容量火电厂主厂房的抗震设计、并与国外抗震规范进行国际接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工作。近几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纵向科研和横向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获奖记录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21项。
视频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白国良教授 2016年4月12日发布
参考来源
- ↑ 白国良教授受聘我校兼职教授并作专题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 2018-11-01
- ↑ 我校土木学院白国良教授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9-10
- ↑ 国家教学名师白国良教授来我校讲学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