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喉,图片来源:网路&谭谈健康:白喉杀手“重出江湖”明报健康网

白喉(英语:Diphtheria),来源于希腊语διφθερα(dipthera),意思是“隐藏的皮革”。是由被一种称为白喉棒状杆菌的细菌感染造成。主要侵犯扁桃腺、咽头、喉头、鼻等上呼吸道,偶尔亦侵犯皮肤或其他黏膜(如结膜),被侵犯的部位因外毒素的作用导致组织坏死,病灶处形成灰白色膜,四周伴有发炎现象。

疾病概述

致病原

白喉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呼吸道(呼吸白喉),及偶尔影响皮肤(皮肤白喉),主要由细菌毒素的作用而引致。症状取决于受感染的部位。患上呼吸白喉的患者会有发烧、喉痛、喉咙出现一片片浅灰色的薄膜及呼吸困难。严重者会令呼吸道闭塞、心脏衰竭和神经受损,甚至令患者死亡患上呼吸白喉的患者会有发烧、喉痛、喉咙出现一片片浅灰色的薄膜及呼吸困难。严重者会令呼吸道闭塞、心脏衰竭和神经受损,甚至令患者死亡[1]

白喉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为白喉棒状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依培养基生长情形将菌株由集落型态分为沉重型(gravis)、轻型(mitis)、中间型(intermedius)三种,一般的沉重型菌型有毒且易引起流行,有的轻型菌亦产生高度毒素。一般通常是于接触到致病菌2-5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刚开始出现的症状通常进展得较和缓,伴随有喉咙痛和发热,主要侵犯扁桃腺、咽头、喉头、鼻等上呼吸道,偶尔亦侵犯皮肤或其他黏膜(如结膜),这些被侵犯的部位因外毒素的作用导致组织坏死,病灶处形成灰白色膜,四周伴有发炎现象,症状可以从轻微到严重,患者会有发烧、喉痛、喉咙出现一片片浅灰色的薄膜及呼吸困难。严重者会令呼吸道闭塞、心脏衰竭和神经受损,甚至令患者死亡。

流行病学

白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般发生于15岁以下缺乏免疫力之儿童,但缺乏免疫力之成人亦可能发生。非皮肤白喉的致死率在1961年代为5~10%。一般在温带地区常发生于冬季,于热带地区则与季节变化不明显,不显性感染病例居多,并以皮肤白喉为主。台湾过去流行季节系自晚秋开始,而以10、11、12月为最高,春末以后逐渐下降,直到夏季为最低。

传染窝

人。

传染方式

接触病人、带菌者(飞沫传染)或接触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之器具皆可造成感染,鲜奶也是重要媒介之一。

临床症状

主要侵犯扁桃腺、咽头、喉头、鼻等上呼吸道,偶尔亦侵犯皮肤或其他黏膜(如结膜),这些被侵犯的部位因外毒素的作用导致组织坏死,病灶处形成灰白色膜(伪膜),四周伴有发炎现象。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四类,临床特征稍有不同:

咽门白喉

症状:喉痛、颈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感,严重者咽部水肿。 咽白喉的主要症状是轻微的发热和扁桃体红肿的现象,一般在黏膜上只有点状和小片的片状粘膜,症状比较小,短时间内就可以痊愈,一般发病期间,会感觉到恶心呕吐和头疼的症状,咽白喉引发扁桃体红肿,上面有一些乳白色的结膜,但是范围一般不会超过扁桃体,比较严重的咽白喉,会形成严重的扁桃体炎和咽部水肿,它会有明显充血的现象,这个时候由于炎症比较厉害,蔓延至整个口腔黏膜,口腔内会有一种臭味,并且淋巴结肿大的厉害,这时就会有体温升高,或者是呼吸急促的症状,严重的会有出血的症状[2]

喉白喉

在婴儿及幼儿症状较严重。 喉白喉大多是由咽白喉扩散导致的,一般发生在1到5岁的婴幼儿身上,发病比较缓慢,并且有发热或者是咳嗽的症状,由于喉部的结膜和水肿引起呼吸道的阻碍,呼吸时会有蝉鸣声,严重的可能会有吸气困难,一般患有喉白喉还会形成支气管炎等症状。

鼻白喉

常呈慢性症状,且较轻微,并以单侧鼻腔排泄及脱皮为特色症状。 鼻白喉是白喉症状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症状,可以单独的存在,不会由于别的炎症而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主要表现为鼻涕出血,然后后期慢慢变成浓鼻涕,鼻孔周围有发红或者糜烂的现象。

皮肤白喉

常与脓病变混淆。二至四周之后,可因吸收大量毒素,引起脑、周围运动与感觉神经麻痹及心肌炎等严重病变。

预防方法

教导民众(尤其是有婴儿之家长)有关白喉的危险性和预防注射之必要性。预防白喉最有效之方法是疫苗接种,我国自1948年引进白喉类毒素,1954年开始供应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DTP),2010年3月起开始接种接种五合一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b型嗜血杆菌及小儿麻痹),接种四剂DTaP-Hib-IPV疫苗后其白喉免疫效力约为97%,约可维持10 年。

目前政府提供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8个月大幼儿免费接种白喉、破伤风、非细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杆菌及不活化小儿麻痹五合一疫苗 DTaP-Hib-IPV。满5岁至入国小前追加一剂白喉破伤风非细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儿麻痹混合疫苗(DTaP-IPV / Tdap-IPV)。

治疗照护

一旦怀疑可能是白喉,采检后无须等待细菌学检验确定, 即立刻给予抗毒素,在施行之前应先做过敏试验确定无问题后,再依症状、持续时间长短、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地区环境因素,给予20,000-100,000单位不等的抗毒素;通常肌肉注射即可,但严重时须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合并使用。药物方面以红霉素及盘尼西林最有效,应在细菌培养开始后,取其一与抗毒素混合使用(但不能单独使用抗毒素)。一般确定的带菌者,成人每天口服红霉素1.0公克连续7天或肌肉注射600,000-2,000,000单位之Procaine Penicillin连续10天。至于小孩则是每天口服红霉素40毫克∕每公斤体重之剂量连续7天;或肌肉注射Procaine Penicillin,其剂量则依体重分成:10公斤以下施予300,000单位,10公斤以上施予600,000单位;或注射Benzathine Penicillin1,200,000单位,但少于27公斤的小孩则使用的剂量减半成600,000单位[3]

潜伏期及可传染期

潜伏期

一般是2~5天,偶尔更长。

可传染期

变化不定,须俟白喉杆菌自病灶分泌物中消失才终止,通常是2周,很少会超过4周,而慢性带菌者散播病原可达6个月以上。

感受性及抵抗力

白喉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曾经接受过预防注射之母亲,可予新生儿大约6个月之被动免疫。一般痊愈后并不能绝对保证以后一定具有免疫力,反而不显性感染较常引发免疫抵抗力。注射类毒素可获得长效的主动免疫力。美国曾以Schick test检测成人血清,发现超过40%的成人无免疫力,而在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地免疫力亦逐渐减少,一般Schick test是用1/50 MLD(天竺鼠最小致死量)皮内注射,如无免疫力者会发红(4天后10 mm以上)。

病人及接触者处理

  • (1)报告:白喉为我国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机关。
  • (2)隔离:对于白喉个案(尤其是咽喉白喉、接触性皮肤白喉)须强制隔离至两次细菌培养呈阴性反应为止。(分别从鼻、喉取样,两次取样时间须间隔24小时以上,且和最后一次用药时距不得少于24小时);若无法培养,须服用抗生素14天之后才可解除隔离禁令。
  • (3)消毒:采终期消毒法,对病患接触物或排泄物污染之器具彻底消毒。
  • (4)检疫:所有从事饮食业者(特别是牛奶)及必须与儿童密切接触之业者,须俟细菌学诊断其为非带菌者后方可复业。
  • (5)接触者管理:所有接触者均须采检送验,并严密监视七天。曾接受预防注射之接触者再追加一剂。未具免疫力者则视其年龄接受基础接种。建议所有家户接触者,应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口服红霉素或肌肉注射盘尼西林)。
  • (6)对接触者及感染源做调查
  • (7)一般若已遵行上述接触者管理事项,则不必再做鼻、喉检体之细菌培养检查

检体采检送验事项

采检项目 检体种类 采检目的 采检时间 采检量及规定 送验方式 注意事项
白喉 咽头、喉头及鼻黏膜之病灶伪膜 病原体检测 临床诊断为疑似病例时 以无菌细菌拭子之棉棒直接采集咽头、喉头及鼻黏膜等之病灶伪膜,插入Cary-Blair 保存输送培养基。 低温 病灶伪膜采集,以由医师执行为原则。

感染防治

卫教宣导

教导民众(尤其是有婴儿之家长)有关白喉的危险性和预防注射之必要性。

预防接种

(1)预防白喉最有效之方法是疫苗接种,我国自1948年引进白喉类毒素,1954年开始供应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DTP),2010年3月起开始接种接种五合一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b型嗜血杆菌及小儿麻痹),接种四剂DTaP-Hib-IPV疫苗后其白喉免疫效力约为97%,约可维持10 年。

(2)常规预防接种时程:疫苗为三合一疫苗(DPT)注射时间如下:

  • 第一剂:出生满2 个月
  • 第二剂:出生满4 个月
  • 第三剂:出生满6 个月
  • 第四剂:出生满1 年6 个月
  • 满5岁至入国小前施打白喉破伤风非细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儿麻痹混合疫苗(DTaP-IPV/Tdap-IPV) 一剂
  • 距离最后一次破伤风疫苗接种超过10年以上者,建议每10年追加一剂破伤风减量白喉混合疫苗(Td),而其中高危险族群如医疗照护人员、孕前妇女、婴儿照顾者应优先以Tdap疫苗接种一剂。对于严重免疫缺乏或感染HIV者,即使无法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也应比照免疫缺乏族群之接种时程来接种疫苗。

病人、接触者、周遭环境之控制

  • (1)报告:白喉为我国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机关。
  • (2)隔离:对于白喉个案(尤其是咽喉白喉、接触性皮肤白喉)须强制隔离至两次细菌培养呈阴性反应为止。(分别从鼻、喉取样,两次取样时间须间隔24小时以上,且和最后一次用药时距不得少于24小时);若无法培养,须服用抗生素14天之后才可解除隔离禁令。
  • (3)消毒:采终期消毒法,对病患接触物或排泄物污染之器具彻底消毒。
  • (4)检疫:所有从事饮食业者(特别是牛奶)及必须与儿童密切接触之业者,须俟细菌学诊断其为非带菌者后方可复业。
  • (5)接触者管理:所有接触者均须采检送验,并严密监视七天。曾接受预防注射之接触者再追加一剂。未具免疫力者则视其年龄接受基础接种。建议所有家户接触者,应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口服红霉素或肌肉注射盘尼西林)。
  • (6)对接触者及感染源做调查
  • (7)一般若已遵行上述接触者管理事项,则不必再做鼻、喉检体之细菌培养检查。

个人与环境卫生

采终期消毒法,对病患接触物或排泄物污染之器具彻底消毒。

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触摸扶手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 洗手时应以枧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过清并用抹手纸或干手机弄干。如没有洗手设施,或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洁净双手亦为有效方法。
  •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把用过的纸巾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应戴上外科口罩,不应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及应尽早向医生求诊。
  • 保持均衡饮食、恒常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紧张、不要吸烟和避免饮酒,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 立即清洁受损的皮肤,并用防水敷料妥善覆盖伤口。触摸伤口前、后须洁净双手。如出现感染症状,应尽早求诊。

清洁维护环境卫生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俱、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 比 99 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 5.25% 漂白水与 99 份清水混和)消毒,待 15 -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 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理可见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后用 1 比 49 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 5.25% 漂白水与 49 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邻近各处 ,待 15 -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挤逼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地方;高危人士在这些地方逗留时可考虑佩戴外科口罩。

病例通报

于24小时内必须报告当地卫生主管机关。通报定义:症状包括扁桃腺、咽喉、鼻、黏膜或皮肤急性感染,主要特征是因外毒素致组织坏死,形成灰白色膜,并伴有发炎、喉咙痛、轻微发热者。

检疫

所有从事饮食业者(特别是牛奶)及必须与儿童密切接触之业者,须俟细菌学诊断其为非带菌者后方可复业。

接触者处理

  • (1)所有亲密接触者均须采检送验,以进行鼻、咽喉检体之细菌培养,并严密监视7天。
  • (2)曾接受预防注射之接触者再追加一剂。未具免疫力者则视其年龄接受基础接种。
  • (3)建议所有的家户接触者,应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口服红霉素或肌肉注射盘尼西林)。
  • (4)从事食品处理或与儿童相关之教保育等机构员工,应先行停止上班,直到无带菌之虞时。

治疗方法

一旦怀疑可能染上白喉,采检后无须等待细菌学检验确定,即立刻给予抗毒素,在施行之前应先做过敏试验确定无问题后,再依症状、持续时间长短、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地区环境因素,给予20,000~100,000单位不等的抗毒素;通常肌肉注射即可,但严重时须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合并使用。药物方面以红霉素及盘尼西林最有效,应在细菌培养开始后,取其一与抗毒素混合使用(但不能单独使用抗毒素)。

一般确定的带菌者,成人每天口服红霉素1.0公克连续7天或肌肉注射600,000~2,000,000单位之Procaine Penicillin连续10天。至于小孩则是每天口服红霉素40毫克/每公斤体重之剂量连续7天;或肌肉注射Procaine Penicillin,其剂量则依体重分成:10公斤以下施予300,000单位,10公斤以上施600,000单位;或注射Benzathine Penicillin 1,200,000单位,但少于27公斤的小孩则使用的剂量减半成600,000单位。

至于流行地区若以县市区别,则白喉之发生与人口密度明显有关联,如台北市过去白喉病患为最多,人口密度较高之彰化及台北二县亦颇多,其发生之乡镇市区亦均属人口较密集之区域。 台湾流行概况详见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统计资料查询系统”白喉。

大流行之措施

  • 1、提高疫苗注射普及率,特别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一般出生1个月后之幼儿至少须接种二剂。
  • 2、应就报告病例迅速调查,以确定诊断,进而得知白喉之类型及其毒性大小,并寻找接触者,确定特殊危险的人群。
  • 3、大流行:当环境卫生差,可感染族群增加时,特别是婴幼儿及儿童,大流行易产生。

国际措施

如要前往或行经呼吸道白喉及皮肤白喉盛行之国家,必须完成预防注射,近10年内未追加含白喉类毒素之疫苗者,建议追加一剂Td或Tdap。

台湾状况

台湾于1970年后疫苗品质提高,从1957年的2,186例(发生率为每千万人口1260人)降至1980年的4例(发生率为每千万人口2.3人)。自1981年以后,仅于1988年出现1名报告病例外,每年均无疑似病例之报告;死亡人数则从1957年的220人(死亡率每千万人口265人)降至1973年的4人(死亡率每千万人口2.6人),自1973年以后就没有再出现死亡病例,致死率从1953年的16%降至1973年的4%。另外据过去统计,白喉罹患率自出生后6个月开始至2~5岁最高,6岁以后则急遽下降。

视频

拒绝白喉入侵篇30秒 国 2003制
白喉、日本脑炎 幼儿预防接种
柔佛或现白喉症案例!5岁儿童疑似染病

参考资料

  1. 白喉香港卫生署卫生防疫中心
  2. 白喉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别有哪些症状?乐活168
  3. 疾病介绍-白喉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