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喉小盔犀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犀鸟
原圖鏈接  

中文学名:犀鸟

拉丁学名: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犀鸟目

科:犀鸟科

属:犀鸟属

种:犀鸟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南部。

白喉小盔犀鸟(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1] 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大型鸟类,佛法僧目犀鸟科,为本科动物的统称。

犀鸟以某些种类上嘴基部的骨质盔突而著名。嘴就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

宽扁的脚趾非常适合在树上的攀爬活动,一双大眼睛上长有粗长的眼睫毛。

最古怪的是在它的头上。长有一个铜盔状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的角一样,故而得名犀鸟。

犀鳥體長約75厘米;背面羽毛純黑,具綠色金屬光澤;翼緣和飛羽先端白色。[2] 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南部,大部分犀鸟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以树上那些多半是啄木鸟啄出来的空洞为巢。犀鸟是一种珍贵而漂亮的鸟类,

一般寿命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

简介

因嘴呈象牙色,外形又像犀的角,故称为犀鸟。我国有4种:白喉小盔犀鸟(Ptilolaemus tickelli)、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棕颈无盔犀鸟(Aceros nipalensis)和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coronatus)。冠斑犀鸟最为常见,体长约75~80厘米。

背面羽毛纯黑,具有绿色金属光泽。翼缘、飞羽和尾羽先端白色。

雄鸟嘴长大而下弯,约长15厘米,嘴上端的基部具有高大轻而坚固的盔突,

雌鸟的盔突较小。嘴和盔突内为疏松的骨质纤维,故轻坚而灵巧。

眼睑边缘有长形睫毛。常栖息于干燥森林中的巨木上,以果实、昆虫为食。

在生殖季节,最为奇特的是雌鸟自选树洞,雄鸟衔泥等物在洞外协助封闭洞口,

雌鸟在已封口的树洞内孵卵育雏;雄鸟担负在裂缝式的洞口处喂食。每窝孵卵2~4个,

雌鸟直至雏鸟能出飞时方换羽外出。我国仅云南西部以及南部西双版纳和广西南部有此鸟。

为留鸟。由于珍稀,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白喉小盔犀鸟一般头大,颈细,翅宽,尾长。羽衣棕色或黑色,通常具鲜明的白色斑纹。

体长在70~120厘米左右,嘴就长达35厘米,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一双大眼睛上长有粗长的眼睫毛,

这是其它鸟类中所少有的。它的大嘴和盔突显得很笨重,其实非常灵巧。采食浆果、捕食老鼠昆虫、修建巢穴等等工作大嘴都能灵巧地完成。

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它的嘴和盔突是中空的,里面如同蜂可咐,

充满了空隙,这样能够减轻重量,虽然轻巧却非常坚固。

生活习性

白喉小盔犀鸟喜欢啄食树上的果实,有时也捕食昆虫、爬行类、两栖类等小型的动物。

白喉小盔犀鸟吃东西时,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在用嘴准确地接住,吞下食物。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身型庞大的犀鸟,飞行速度较慢,飞翔时翅膀发出极大的声响,

就像天上过飞机一样,而且停落在树顶时,不时地发出响亮而粗历的鸣叫声,连续不断,能传出很远,如同马嘶一般。

分布范围

白喉小盔犀鸟是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全世界共有45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部。

中国的犀鸟大多生活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共有5个种分别是:双角犀鸟、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

保护级别

在中国的西双版纳有一种斑犀鸟,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參考文獻

  1. 犀鸟. 百度百科. 
  2. 犀鸟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