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乳菇 | |
---|---|
圖片來源 | https://zyk.99.com.cn/zyfj/zysy/2015/0114/535384.html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白乳菇 漢語拼音:Bái Rǔ Gū |
白乳菇,中藥名。為紅菇科乳菇屬真菌辣乳菇Lactariuspiperatus(L.exFr.)Gray[AgaricuspiperatusL.exFr.]的子實體。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1]
目錄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乳菇
拼音名:Bái Rǔ Gū
別名:羊脂菌、辣味乳菇、白奶漿菌、板栗菌、白蘑菇、石灰菌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ctarius piperatus (L.ex Fr.) Gray[Agaricus piperatus L.ex Fr.]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辣乳菇的子實體。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摘,曬乾備用。
原形態
菌蓋寬5-15cm。中部下凹呈淺漏斗狀。干,白色,無毛絨,無環紋。蓋緣漸薄微上翹。菌肉白色,堅脆,傷後不變色。味辣。乳汁白色,不變色。菌褶白色,下延。柄短而粗,高4-6cm,粗1-3cm。孢子球形、闊橢圓形,(6-7)μm×(5-6)μm,壁具微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散生或群生於針、闊葉混交林下,以溫帶和亞熱帶為習見。為多種樹種的外生菌根菌。6-10月常見。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性狀
性狀鑑別
菌蓋扁半球形,中央臍狀,或呈近漏斗形,白色,稍帶黃色。菌肉白色或淡黃色。菌褶密,分叉。蛋殼色或白色。菌柄短圓柱形,或向下漸細,長2-6cm,直徑1-3cm,白色,內實。氣微,味辣。
化學成分
本品含辣乳菇二醛(piperdial),辣乳菇醛醇(piperalol),絨白乳菇醛(velleral)和異絨白乳菇醛(isovelleral)等。
藥理作用
子實體中所含的倍半萜內酯的結晶混合物有抗白血病作用。
性味
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注意
《滇南本草圖說》:「患冷疾腹痛泄瀉者忌食。」
複方
該菌色白,有白色乳汁溢出,如羊脂,故有白乳菇、羊脂菌、白奶漿菌等名。[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