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絲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絲行》 | |
---|---|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
《白絲行》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七言古詩。此詩詠白絲實是感慨詩人自己,既要有所作為,又要保持自己潔白的品質。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二載(753、754年)間,客居京師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說,當依梁氏編次。師氏謂此詩乃譏竇懷貞。黃鶴雲:懷貞亡於開元元年,公時才兩歲,於年用不合。
此詩見繰絲而托興,正意在篇末。此章兩段,各八句。上段,有踵事增華之意。欲成羅錦,用尺量絲,故須長;所織花草,色兼紅碧,故不須白。熨貼裁縫,制為舞衣也。象床,指機床。玉手,指織女。亂殷紅,謂經緯錯綜。動凝碧,謂光彩閃鑠。
下段,有厭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鸝應歌聲,落絮遊絲乘風日而綴衣前,比人情趨附者多。一經塵汗污顏,棄置何所,見繁華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鑑於此,不輕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誠恐一旦棄捐,等於敝衣耳。玩末二語,公之不屑隨時俯仰可知。
仇兆鰲按:詩詠白絲,即墨子悲素絲意也。已悲素質隨時染,當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漸,及其見置時,欲保素質得乎?唯士守貞白,則不隨人榮辱矣。此風人有取於素絲歟。
作品原文
白絲行[1]
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
象床玉手亂殷紅,萬草千花動凝碧。
已悲素質隨時染,裂下鳴機色相射。
美人細意熨貼平,裁縫滅盡針線跡。
春天衣着為君舞,蛺蝶飛來黃鸝語。
落絮遊絲亦有情,隨風照日宜輕舉。
香汗輕塵污顏色,開新合故置何許。
君不見才士汲引難,恐懼棄捐忍羈旅。
名家點評
《杜臆》:此詩本墨子悲絲來。……"不須白"就世情立論,乃憤激語。下雲"隨時染"、"色相射"、"污顏色",脈理相貫。士得時則媸亦成妍,故云"滅盡針線跡";依附者眾,故云"蛺蝶飛來黃鸝語"。此一段造語妍麗,與《舟前看落花》詩相似。束語自道,具見品格。
《杜詩詳註》:此見繰絲而托興,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華之意……下段有厭故喜新之感。
《義門讀書記》:極其眩耀,而後折之("落絮遊絲"二句下)。
《唐詩別裁》:渲染之餘,即棄捐之漸。抱才之士所以甘忍羈旅也。
《杜詩鏡銓》:全首托興,正意只結處一點。邵雲:得梁、陳樂府之遺。蔣雲:寫妙技,不覺寫入自家話,微乎其微。慧心香口,直似飛卿;公詩真無所不有。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