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枝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瘤枝榕 |
瘤枝榕(学名:Ficus maclellandi)是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5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在溪边及平原,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文学名:瘤枝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叶植物纲
目:荨麻目
科: 桑科
属: 榕属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20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具棱,密被瘤体。叶互生,革质,长 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至短尖,基部圆形至渐狭, 全缘,基生叶脉离基展出,侧脉11-13对,小脉两面明显,脉间具钟乳体;叶柄长1.3 厘米;托叶披针形,长约10厘米,被白色柔毛。榕果成对腋生,无总梗,圆锥状,微扁, 直径6-8毫米,成熟时紫红色,有瘤体,基生苞片2-3,卵形,大小不整齐,雄花极少 数,生近口部;雌花无柄,花被片3,披针形,子房卵圆形,花柱顶生;瘿花与雌花相似, 但具较长花柄。花期5-6月。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榕树除了可以作为行道树与庇荫树,还可以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作为园林景观树与孤赏树。一般来说,种植一些高达的榕树如万年阴与大叶榕等,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整体气势;再比如种植一些垂叶榕与黄金榕,可以种在草地上,也可以与一些色彩鲜艳的花丛进行配合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观赏的层次感,还可以让榕树的绿色更加鲜明丰富,带给游客视觉上的冲击。另外,将一些柳叶榕或者琴叶榕种植在亭廊旁边,可以形成一种复古的氛围,取得的景观效果更为明显。有时也依据榕树的耐修剪性,将其种植成树篱或绿雕,进行人工修剪,制成一些几何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体,比如一些动物等。而作为孤赏树,选择的榕树种类都是一些高大的树种,如高山榕与菩提榕,一般将其种植在空旷的地方,以其自然的生长形态来构建独特的艺术效果,适时的对其进行修剪,使其向着设计人员构思的方向生长,有时甚至可以产生独木成林的恢宏气势。同时可以在榕树下构筑一些石桌石椅,摆一张残局,燃一缕清香,形成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景氛围,特别是菩提榕,往往被人们认为是神树,这样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神秘色彩。 对于园林景观树的种植形式,可以采用对植式与列植式,但是不免显得有些生硬,所以可以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即兴灵感,以及其他植被的种植形式,来种植榕树。还是需要注意种植间距,避免相邻榕树间产生生态竞争。而一些孤赏树则采用孤植式,在一些空旷的地区如草地、山岗或者湖畔及大型建筑物边缘,这样能够以榕树的绿色来吸引游人的注意,而且孤植方式,可以更好的展现孤植榕树的形态特征,提高观赏价值。特别是菩提榕树,常常应用到院景孤赏树中。
分布范围
产云南(泸水、景东、普洱、元江、麻栗坡)。海拔约(750-)。1000-1200米的溪边或平原也常见。印度东北部(阿萨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吉打)也有。
生长环境
瘤枝榕生长于海拔75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在溪边及平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