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形声。从疒,从此,此亦声。"此"意为"就餐"、"吃食"。"疒"与"此"联合起来表示"与吃食有关的病"、"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肠胃系统疾病"。

本义:肠胃病。说明:"疵瘕"即腹疾;"疵疠"即"时疾",流行病、肠道传染病。"小疵"即饮食不卫生引起的呕吐、腹泻、拉肚子。注意:"疵"的本义不是"小毛病","小疵"才是"小毛病"。"疵"与"小疵"不可混为一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疵

读音; cī

部首; 疒

四角号码; 00112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11

读音; 五笔86:UHXV 五笔98:UHXV 仓颉:KYMP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75B5

音韵参考

[广 韵]:疾移切,上平5支,cí,止开三平支A从

[平水韵]:上平四支

[粤 语]:ci1ci4

[闽南语]:chhu5

释义

缺点;毛病:吹毛求疵。

<名>

疵,病也。――《说文》

言乎其小疵也。――《易·系辞》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

又如:疵瘕(腹疾)

2、引申为过失;缺点

知我国有疵。――《书·大诰》

又如:疵吝(缺点。疵也作玼);瑕疵(小毛病、过失);疵弊(缺点或过失)

3、多余无用的赘物

4、灾祸

鬼神为之疵疠。――《谷梁传序》

又如:疵疠(灾害、疾疫);疵疫(灾害疫病)

5、痛

走的我口干舌苦,眼晕头疵,我可也把不住抹泪揉眵。――元·杨显之《潇湘风》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疾咨切《集韵》《韵会》才支切《正韵》才资切,$音玼。《说文》病也。《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说此卦爻有小疵病也。《左传·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注》不以女为罪衅。《前汉·景十三王传》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注》病也。

又木名。《尔雅·释木》榆无疵

又《韵会》亦作玼。《后汉·黄宪传》去玼吝。

又或作呰。《前汉·翟义传》王莽大诰,故知我国有呰灾。

又《叙传》阉尹之呰。

又人名。《史记·楚世家》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又《赵世家》赵疵与秦战败。

又《集韵》将支切,音赀。䰞疵,佞人貌。《史记·日者传》䰞疵而前,孅趋而言。《注》疵,音赀。

又水鸟。《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鵁卢。《释文》疵,音资。《注》张揖曰:箴疵似鱼虎而仓黑色。

又《集韵》仕懈切,音㾹。同睚。眦睚,恨视。

又《集韵》才诣切,音哜。病也。

又短也。

又《集韵》蒋氏切《正韵》祖似切,$音紫。毁也。《荀子·不苟篇》非毁疵也。《注》或曰读为訾。

基本解释

疵cī

毛病:疵吝。疵病。吹毛求疵。

缺点或过失:疵瑕。疵咎。疵点。

诽谤,非议:疵物。疵毁。

笔画数:11;

部首:疒;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6

四角号码:0011

详细解释

疵cī【名】

(形声。从疒(chuáng),此声。本义:小毛病)

同本义〖ill〗

疵,病也。--《说文》

言乎其小疵也。--《易·系辞》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

又如:疵瘕(腹疾)

引申为过失;缺点〖blemish;defect;fault〗

知我国有疵。--《书·大诰》

又如:疵吝(缺点。疵也作玼);瑕疵(小毛病、过失);疵弊(缺点或过失)

多余无用的赘物〖anexcrescence〗。如:疵面(有疵点的脸)

灾祸〖calamity〗

鬼神为之疵疠。--《谷梁传序》

又如:疵疠(灾害、疾疫);疵疫(灾害疫病)

痛〖ache〗

走的我口干舌苦,眼晕头疵,我可也把不住抹泪揉眵。--元·杨显之《潇湘风》

黑斑;痣〖spot〗。如:眉后有疵;疵黔(黑色的疵点);疵面(有疵斑的脸)

疵cī【动】

通"訾"。挑剔,非议,诋毁〖censure〗

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大化陵迟,而诋疵先主。--《后汉书·李固传

又如:疵毛(吹毛求疵,挑毛拣刺);疵陋(见闻浅陋而好非议)[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360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