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疫情烧出产险业史上最大财务窟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疫情烧出产险业史上最大财务窟窿

图片来源

疫情烧出产险业史上最大财务窟窿

台湾疫情大爆发,全台总确诊人数冲破266万人次,威胁防疫保单风险胃纳量。保险业者忧心,金管会跟不上政府要与病毒共存步伐,业者净值岌岌可危,恐引爆台湾金融风暴。产险业者指出,“要赔到天文数字,我们已被逼到绝境,这是财务危机了”。

业者指出,确诊人数如果如台北市柯文哲所言,年底达450万人、占比约两成,以有效保单600万张、理赔率20%,金管会公布平均每件保单理赔4.5万计算,理赔金额恐达500亿~600亿元,3月底产险业净值为1,567亿元,这恐让产险三成以上净值蒸发。[1]

保险业者呼吁,指挥中心已宣布调整居家隔离标准,密切接触者仅匡列同住亲友,算是解除防疫险中隔离险部分理赔压力。

防疫险最新理赔10大Q&A

产险公会研拟的最新防疫险理赔10大Q&A:[2]

Q1

“防疫保险”与一般医疗保险与有何区别?

A:“防疫保险”一般指因确诊法定传染病(COVID-19)或因接种法定传染(COVID-19)疫苗后所产生之不良反应就医治疗时,依保单条款约定给付保险金之保险商品,保障范围限定在因法定传染病或COVID-19所致者;一般医疗保险则系就被保险人因罹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入住医院接受治疗或手术时,由保险公司依保单条款约定给付相关保险金的商品。

Q2

保户经医师诊断后确诊COVID-19,但没有被安排住院而是被安排到所谓“加强版集中检疫所”、“加强版防疫专责旅馆”、“方舱医院”,是否即符合防疫保单”或以罹患法定染病或COVID-19为给付条件之“住院日额医疗保险”之“住院”(住入医院)之定义?

A:若保户经医师诊断确诊COVID-19并经开立诊断证明,原须正式办理住院手续入住医院接受治疗,因医院满载无法入院治疗,而前往“加强版集中检疫所”、“加强版防疫专责旅馆”、“方舱医院”等地方治疗,则等同符合防疫保单的约定,保险公司应依约理赔相关保险金。

Q3

实支实付医疗险不列入前开放宽给付之理由?

A:1.依条款约定,“住院”是指被保险人经医师诊断其疾病或伤害必须入住医院,且正式办理住院手续并确实在医院接受诊疗者,居家照护不符正式办理住院手续并确实在医院接受诊疗。

2.由于接受居家照护者并无住院无负担医疗费用,不符合实支实付型医疗险之损害填补原则,例如:病房费差额等相关费用。

Q4

法定传染病补偿保险金只有保障新冠肺炎吗?

A:法定传染病补偿保险金保障范围包含疾管署公告的第一类至第五类法定传染病,并不是仅限于新冠肺炎而已。

Q5

从国外回来需要进行检疫,有符合法定传染病隔离费用保险金的承保范围吗?

A:从国外入境后的隔离检疫,不符合保单约定的承保范围。

Q6

人不在投保地址的县市、要保书地址、投保地在其他县市被隔离,可以理赔吗?

A:被隔离的县市与投保地址县市不同,不影响被保险人理赔权益。[3]

Q7

确诊或被匡列隔离之保户,如无法即时取得卫生机关开立之“隔离通知书”时,是否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A:依保险法第65条规定,保户自确诊或被匡列隔离之日起二年内都可以申请理赔。最近疫情严峻,因卫生单位人力吃紧,有时来不及开立,保户可等疫情缓和时再向卫生单位申请隔离通知书,相关权益不会受影响。

Q8

我也有买其他保险公司的隔离保险,隔离通知单可以拿副本吗?

A:理赔人员审核隔离通知单正本后,可归还给您,再向其他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 [4]

Q9

申请理赔时,可以用“数位新冠病毒健康证明”替代申请文件中的“医疗诊断书”吗?

A:为减省医疗量能及社会成本之耗费,并兼顾投保民众与确诊病患之权益保障,避免对于中重症患者之就医需求与医疗资源造成不利排挤,保险公司于受理理赔申请时,将受理“数位新冠病毒健康证明”,并不限于固有之书面诊断证明,但需要时仍会查核或请保户其他证明。

Q10

保户如属新冠肺炎居家照护者之理赔处理原则?

A:保户如属新冠肺炎确诊者,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目前规定得采取居家照护方式处理,有上开情事之保户可依保险法规定于确诊日起2年内检附所投保公司公告之文件申请相关保险金。各会员公司得依据自身之商品内容、保单条款、被保险人接受医师诊察诊断结果,以治疗为目的执行之医疗业行为内容(例如处方、用药、施术、处置)、理赔内部处理制度及程序与相关法令规定判断是否理赔或融通给付。[5]

你的防疫险理赔拿得回来吗?

今年台湾遇上传染力更强的Omicron,加上防疫策略改变,确诊率半年内就跳升30倍,防疫险却来不及煞车,让保险市场一片混乱。

“防疫保单之乱”造成社会不安,你的防疫险理赔拿得回来吗?

防疫险与防疫,应相助却相害

防疫险的目的是要移转民众受疫情影响的损失风险,可以帮助防疫顺利,例如染疫的民众有了保险金,不用急著外出工作,可以比较安心的隔离或养病,对病患本身的健康有帮助,对阻隔病毒的传播也有帮助。另一方面,防疫做得好,染病的人少,保险理赔就可较少,保费就会比较低,也就是保险业者、保险消费者、卫生防疫都有好处。这就是理论上,防疫险与防疫可以相助的情况。[6]

可惜实务上见到的是,在疫情大爆发时期,众多保户为了申领保险金而争先恐后去做PCR检验,造成已经紧绷的医疗资源更加难以负荷。另外一面,指挥中心为了纾解检验量能,无严谨的查核机制下施行“快筛阳性=确诊”,会吸引更多保户去做检验,又会增加医疗负担。再者,若被保险人有意诈保,可能故意染疫、造假检体,又会造成更大的医疗负担,也可能扩大疫情。这就是现实上,防疫险与防疫两相害的情况。

产险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产险业因为几十年来的陋习,以及30年来赚钱太顺利,以致忽视保险的本质与学能,当然也漠视了保险商品对于社会的影响,以致双输。简单说,产险业用以前好赚的思维再自顾著赚钱,没考虑社会责任,最后陷入危机,也才发现别人(医疗端)没为自己考虑,结果互相伤害。

视频

只想稳赢!防疫险酿产险业史上大窟窿?泰国早有先例台湾还在睡?-【阿娟周末不打烊】独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