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疗妒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昆剧舞台艺术(剧照)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疗妒羹》,明吴炳作。写乔小青遭大妇苗氏所妒,处境艰难,后经人救出,妒妇也得到惩罚的故事。共三十二出。有《奢摩他室曲丛》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影印明崇祯间两衡堂刊本等。

剧目介绍

昆剧《疗妒羹》剧情是:扬州女子乔小青颇具才情,不幸父母早亡,以致流落在风月场中,后来被褚大郎买作侧室。那褚大郎一向惧内,其妻苗氏妒悍无比。夫妇俩五十上下年纪尚无儿女,经苗氏母舅颜仲通苦劝,从扬州买得小青作妾。小青一到褚家,苗氏妒火中烧,卸了她的衣饰,焚了她的书文笔砚,并将她拘禁在后面空园内,命陈妪看管,严禁与褚大郎接触。小青独处空房,不胜哀怨,昏睡中梦见自己手执梨花,却被狂风吹落,因“梨”寓“离”,自感不祥,更加悲戚。颜仲通尚有一侄女,是吏部员外郎杨不器的夫人。杨不器风流俊逸,杨夫人聪慧贤达,夫妻俩感情甚笃。只是年近四十,膝下尚虚,杨夫人力劝丈夫纳妾。杨不器却说非才貌两全的佳丽不娶。杨夫人亲自遴选,没有中意的,转托不器的好友韩向宸代为物色,韩向宸亲到扬州,却无功而返。杨夫人特去褚大郎家拜访,得见小青,顿生怜爱之意。临别时,小青向杨夫人借阅书籍,杨夫人一口答应。风雨之夜,小青孤灯独坐,阅读所借书籍,读到《牡丹亭》,不胜感叹嗟吁,自怜自伤至极,不禁题诗一首,随手将诗笺夹在书中。杨夫人回家,告知不器小青之事。不器甚是惋惜,便去书房消遣,见到锦笺,对小青更加思慕,于是央求夫人合计救出小青。杨夫人特邀褚大娘和小青同游西湖,杨不器暗中跟随,出示小青所题诗,并高唱和诗一首,二人情愫遂生。嗣后,杨不器奉旨起用入京,杨夫人假装为妒妇苗氏设计,劝其将小青送至孤山。苗氏依言而行,小青到孤山后,贫病交加,孤凄伤感。苗氏借送药为名,暗下砒霜之毒,幸陈妪早有防备,毒计未逞。忽一日小青昏死,苗氏卷走小青衣饰后匆匆而归。幸韩向宸赶到,救活小青,领回家中暂住。后来,杨不器回归故里,陈妪将小青秘密送至杨夫人处,杨夫人安排小青假扮鬼魂,与杨不器幽会;后又假意吃醋,弄得杨不器非常尴尬。杨不器带人去孤山掘小青墓,空手而返。杨夫人告知小青未死,并将小青领出与其成婚,杨不器感恩不尽。后杨夫人和小青先后各生一子,弥月之际,褚大郎等皆来庆贺。一向以为小青已死而被鬼魂骚扰的苗氏见到小青,惊吓不已,待明白真相,又要撒泼。颜仲通大怒,杖责苗氏,韩向宸亦拔剑要杀她;小青求情,免其一死。

《梨梦》原本第四出。小青独守空房,嗟怨身世,不胜哀伤,遂昏然睡去,梦中手执一枝梨花,忽被狂风吹落,正呼“可惜”时,被陈妪唤醒。“梨”者,“离”也。小青因感此梦不祥,更加悲凄。

《题曲》原本第九出。乔小青孤灯独坐,看书以遣长夜。当读到《牡丹亭》时,有感于书中杜丽娘争取自由恋爱的情节,恍惚置身书中的情境。乃自伤身世,不禁提笔作诗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听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何必伤心是小青!”题毕,随手将诗笺夹在书中,哀情婉转,难以成眠。

《浇墓》原本第十七出《吊苏》。乔小青被转移到西湖孤山后,凭吊苏小小墓,以酒浇墓,悲叹自己与苏小小的命运,“唤彼芳魂,诉我之怨”,并吟诗一首,以记吊墓之思。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1]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2]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视频

疗妒羹 相关视频

昆剧 《疗妒羹 题曲》 龚隐雷
昆曲疗妒羹题曲,看着杜丽娘遭遇,乔小青不禁感叹起杜丽娘痴情

参考文献

  1. 【传统戏剧】滑稽戏(无锡市),非遗网,2018-04-16
  2. 印度梵剧,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