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薯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番薯藤
t016bf338f813a15565.png
圖片來源 [番薯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番薯藤

漢語拼音:Fān Shǔ Ténɡ
  別   名:紅苕藤、番苕藤
  性   味:味甘、澀,性微涼。歸脾、胃經
  功   能:止血止瀉通經。
  主   治:吐瀉,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癰瘡。

番薯藤 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batatas(L.)Lam.的莖葉。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止血止瀉通經之功效。常用於吐瀉,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癰瘡。[1]

藥性簡介

別名

紅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藥志》)。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莖葉。

藥理作用

葉子含胰島素樣成分,口服1克相當於440單位胰島素,皮下注射時效價加倍。菲律賓人用此植物治糖尿病有些效果。

由人工感染而患黑腐病的番薯,從其中分離出一種揮髮油,可分為5個部分,其中之一有苦味,是酮類,此酮及另一成分對動物有較強毒性,在蚯蚓試驗中,這兩部分的驅蟲作用大于山道年,其他3個部分效果較差。

植物的某些部分含氫氰酸,曾有大量服用根芽或莖的嫩頭等引起中毒死亡的報告。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微涼,味甘澀,無毒。"

功能主治

治吐瀉,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癰瘡

  • ①《本草求原》:"敷蟲蚊傷,並癰腫毒痛,毒箭,同鹽搗汁塗蜂螫。"
  • ②《嶺南採藥錄》:"治蛇虎咬,舌腫,霍亂抽筋。"
  • ③《四川中藥志》:"通乳汁,潰癰瘡,排膿。治婦人乳汁不通,癰瘡久不潰膿,大便中帶血及紅崩、腹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8錢。外用:搗敷。

複方

  • ①治熱天吐瀉:紅苕藤煎水服。(《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 ②治紅崩:紅苕藤兌甜酒服。(《四川中藥志》)
  • ③治婦人乳少:番薯葉六兩,和豬腩肉煎湯儘量飲之。(《嶺南採藥錄》)
  • ④治面疔:番薯葉一兩,金絲蜘蛛一隻,黃糖少許。搗爛敷。(《嶺南草藥志》)
  • ⑤治對口瘡:番薯葉、蝦醬各適量,共搗爛敷。(《嶺南草藥志》)
  • ⑥治蛇咬:紅苕藤尖一把。搗敷。(《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 ⑦治狂狗咬傷:生番薯葉和黃糖共搗爛貼,每日換二次,連貼數天。(《嶺南草藥志》)

臨床應用

引產:取離塊根約20厘米的番薯藤嫩莖,選取軟、粗、肥的莖段,長約10~20厘米,去枝葉,浸在75%酒精中消毒後,用無菌紗布揩乾即可使用。按婦科操作常規,將消毒後的番薯藤1~2條插入官腔(宮口寬的插2條,1條插至宮腔,1條插至宮頸),然後在陰道塞入紗布球,以防番薯藤過早脫出。插入2天未娩出的,可再插1次。觀察147例,年齡在19~48歲,有初孕婦,也有多孕婦;妊娠月數多數為4~6個月,部分為死胎。結果134例(其中15例因胎盤剝離不全需行刮宮或人工剝離胎盤)自然娩出(91.1%),10例加滴催產素(6.8%),無效3例(2.1%)。娩出時間最快的7小時10分,慢的8~10天。上藥後僅少數有發熱,流血也不多,未見其他副作用,但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常規,以防感染。 [2]

摘自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番薯藤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1]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