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甸果又名笃斯、黑豆树(大兴安岭)、都柿(大小兴安岭、伊春)、地果、龙果、蛤塘果(吉林)、讷日苏(蒙古族语)、吉厄特吾格特(鄂伦春语)等,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低灌木。

甸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蓝莓栽培最早的国家是美国,但至今也不到百年的栽培史。因为其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所以风靡世界,是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1]

目录

分布范围

全球基本存在分布,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阳光充足地区,如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欧洲、北美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长白山地区,生长于海拔9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见于针叶林、泥炭沼泽、山地苔原和牧场,也是石楠灌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态特征

甸果果实大小、颜色因种类而异。多数品种成熟时果实呈深蓝色或紫罗兰色,果实有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梨形,平均单果重0.5 ~ 2.5 g,直径0.8 ~ 1.5 cm不等,果实一般在花后70 ~ 90天成熟。果肉细软,多浆汁。种子细小,食用时可随果肉食下而不影响口感。

花序

甸果的花为总状花序。花序大部分侧生,有时顶生。通常由7 ~ 10朵花组成,花两性,为单生或双生在叶腋间,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蓝莓的花芽一般着生在枝条顶部。春季花芽先萌动3 ~ 4周后到盛花期。当花芽萌发后,叶芽开始生长,到盛花期时叶芽才萌发生长到其应有的长度。花冠常呈坛形或铃形。花瓣基部联合,外缘4裂或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 ~ 10枚,短于花柱,雄蕊为花冠裂片的2倍,花药孔裂,子房下位,中轴胎座,浆果,由昆虫或风媒授粉。

甸果有常绿也有落叶。叶片为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或有锯齿。高丛、半高丛和矮丛甸果在入冬前落叶,兔眼为常绿,叶片在树体上可保留2 ~ 3年。叶片形状最常见的为卵圆形,无托叶。叶片大小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高丛甸果的叶长可达8 cm,矮丛甸果的叶长一般小于1 cm,兔眼甸果的叶长介于高丛甸果与矮丛甸果之间。大部分甸果种类叶片背面有绒毛,甚至有些种类的花和果实上也被有绒毛,但矮丛甸果叶片很少有绒毛。

盆栽技术

种植甸果的花盆,最好选泥瓦盆。泥瓦盆透气性强,价格便宜,缺点是不太美观。如果买不到泥瓦盆,可以选陶盆,其次是紫砂盆、塑料盆,千万不要用上过釉的瓷盆。至于盆的尺寸,2 ~ 3年的苗,选口径25 ~ 30 cm的盆就行,等以后长大,再换大盆。4 ~ 5年的成熟植株,当然是越大越好。

甸果在酸性介质中才能健康成长,培植土的pH值在4 ~ 5之间最适合蓝莓生长。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蓝莓爱好者,因为田园土pH值一般在6 ~ 7之间,即使花鸟市场出售的酸性土,pH值最低也在5.5 ~ 6之间。

甸果苗在盆中定植后,在室内不晒到太阳并在通风处放一周,这个过程叫缓苗。一周后可搬到阳台外正常养护。甸果喜湿,尤其夏天,每天都需给足水。但也要注意,不能积水,否则烂根。如果赶上雨天,甸果也不必进室内,任雨再大,只要花盆透水性好就没问题。在生长季节,连续几天的阴雨后,甸果叶子碧绿油亮,生机盎然,新叶也发得很快。蓝莓喜阳,夏天40℃气温下的太阳也晒不死它,在生长季可以忍受周围环境中40 ~ 50℃高温,清晨应给足水分。如缺乏充足的阳光,蓝莓生长停滞,即使开花,也不结果。甸果对肥的要求不高,大肥反而会伤害它。在介质中有一定量的腐叶土,基本就能满足蓝莓的生长需要,平时还是需要适量追肥,以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与品质。

植物文化

国外

在各国有关于甸果的故事都很多。早起乘船到北美洲的美国人因长期缺少新鲜的水果蔬菜而患上了可怕的“败血症”,当地的印第安人就给他们食用一种因果实底部有星星状的蒂而美其名曰“星星果”的蓝色浆果,终于治好了他们的病。美国人认为这是上帝赐予他们拯救生命的果实,于是叫它蓝莓(Blueberry)。

二战时,英国皇家空军在执行任务前,都会配合服食某种食物,传说,它能增强飞行员的眼部功能,增强夜晚的感光力,更好的完成任务,这就是蓝莓。

国内

长白山天池中的龙女“甸果”为了百姓安宁,与妖怪同归于尽。之后,长白山周围长出了紫黑色的果实。龙王因为思念女儿,日日以泪洗面,变得视力模糊,身患眼疾。龙女托梦说“如果您思念我,就每天吃几颗紫黑色的果子。” 龙王自此一思念龙女就吃几颗,数日后眼睛也复原了。由此紫黑色的果子被命名为甸果。山脚下的人们也会到山上采摘甸果吃,称它为眼睛的保护神,可以保护视力预防眼疾,缓解疲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