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申屠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申屠姓,亦作申徒姓、胜屠姓、信都姓、申都姓等。渊源有三个,一是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后代,属于以音讹改姓为氏;二是源于姜姓,出自周平王给申侯幼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三是上古时期有申徒氏因音误传为申屠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浙江桐庐、浙江东阳、陕西、甘肃等地。历史名人南梁申屠狄大将军,有汉代都尉申屠嘉、东汉学者申屠蟠。当代画家申屠云章、画家申屠潜等。申屠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54位,人口1.7万人。申屠狄,系申屠蟠九世孙,谱载生于永平戊寅六月廿二,永平年号无戊寅年,按《申屠狄行传》,当为永明丙寅(486);卒于西魏恭帝甲戌(554,该年为梁元帝承圣三年,此处为何用北朝纪年,令人费解)七月十五日午时。《禹山申屠氏宗谱》所载诰敕云,大同十年七月十五,梁武帝对"进秩食邑于东阳,致仕归休于泉石"的申屠狄舍宅所建之寺,"承先圣行水无事之意",敕名"大智"。而时隔一个月后,晋申屠狄为大将军、统制兵马,"务要依公执法,正色立朝",则申屠狄归隐林泉为时甚短,舍宅建院,当在其时。因舍宅为院,所处之八面山,遂称"舍山"。大智寺建成不久,改名"大明院",北宋治平二年(1065)复名"大智院"。叠

申屠(shēn tú)姓源出

源流一

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后代,属于以音讹改姓为氏。上古舜帝的后代中有一个古老的胜屠氏部落,在迁徙过程中占据屠原(今陕西合阳)生息繁衍,故称"胜屠"。原为胜屠氏,后因古代"胜"与"申"两字同音,故俗称申屠氏。

在胜屠氏、或申屠氏、申徒氏的后裔子孙中,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申氏、屠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姜姓,出自周平王给申侯幼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夏朝时期,炎帝裔孙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今河南南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后来又宠幸美女褒姒,为此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申侯对此大为不满,便联合鄫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敌兵压境,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召唤各国诸侯前来援救,可是等来等去,连一路援军也没有来。后来,周平王晋升申侯为侯爵,称申伯,并把自己的小舅舅、申侯的小儿子赐封在屠原(今陕西合阳)。此后居于屠原的姜姓申氏族人中,就有以原国姓"申"与新封地名"屠"合为复姓,称申屠氏,其舅称"申屠侯"。

随着历史变迁,有些申屠氏族人又随音改为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胜屠氏等诸姓氏;还有些申屠氏族人后随音简化为申氏、宇氏、谢氏、射氏等诸姓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申侯、申屠侯。

周幽王死后,申侯和鲁侯、许侯等一起,拥立姬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为了酬谢申侯的拥立之功,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儿子封在屠原(今陕西合阳),称为申屠侯。居于屠原的申氏人,就以申屠为复姓,称申屠氏。申屠氏皆奉申侯、申屠侯为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申屠懋成:公元1645~1712年,郡望京兆,为豫行又八十四,约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12年)从东阳夏屠迁浙江永康柏岩乡射口(寨口),尔后析居金山头等地,子孙聚居棠溪镇金山头。是为浙江永康申屠氏始祖。 [1]

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固安堂:汉朝时申屠嘉力大无穷,能脚踏强弩把它张开。随汉高祖抗击项羽,累官都尉,历淮阳太守。汉文帝时迁御史大夫,封固安侯。申屠氏因以号"固安堂"。

瓶隐堂:传说申屠有涯是宋朝时期的著名隐士。有一次,申屠有涯携带着一个瓶酒乘舟,喝醉了酒大吐,众人便把他赶到岸上。他说:"蚩蚩(忙乱之样)同舟人,不识同舟龙。"说完,就跳进瓶中不见了,当时人们惊称其为"瓶隐"。此后"瓶隐"成为申屠氏家族的一个堂号。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