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马营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甲马营镇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西部,紧靠卫运河大堤,与河北省一河之隔。

2019年1月4日,甲马营镇入选2018山东特色产业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名单。[1]

历史沿革

千年古村。甲马营历史悠久,相传1000多年前就已立村。宋太祖赵匡胤起兵路经此地时,曾下马视察兵营。后遂将村名取为"下马营",后沿革为"甲马营"。

据恩县县志记载,清朝后半叶至1935年,甲马营一直属武城县所辖。1936年,甲马营境内废里设镇,改属恩县管辖。1945年撤镇设区,属恩县、武城两县管辖。1947年,甲马营全境属恩县管辖。1956年恩、武并县,甲马营境属武城县四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仍属武城县管辖。1958年底,武城县合并到夏津县,甲马营建公社后,归夏津县管辖。1961年,武城、夏津又划为两县,甲马营公社属武城县管辖。1984年4月撤公社划乡,辖28村。1996年6月乡镇合并,原祝官屯乡五个村划入甲马营镇,甲马营镇辖33个行政村至今。

乡镇简介

全镇33个自然行政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总耕地5.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全镇现有私营企业4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过亿元的3家,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8家,个体工商业户3300个,注册资金5.8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26亿元,工商税收828万元,财政总收入849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3906元。

行政区划

甲马营镇辖区北王庄村、东堤口村、东位村、董白三村、高坟台村、耿时潘村、韩坟台村、河北营村、后曹店村、后庙村、花园屯村、黄小屯村、甲马营村、梁小屯村、刘古庄村、龙湾村、七机营村、千户营村、前曹店村、前庙村、塔坡村、谈庄村、田庄村、王虎庄村、王小屯村、吴小屯村、西堤口村、西位村、邢坟台村、徐庄村、盐庄村、占官屯村、周庄村

自然环境

甲马营镇属于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曾有四次黄河改道夺卫运河,经甲马营镇转天津入渤海,故地貌四周地势较高,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并形成高、坡、洼三种地形。甲马营镇地处海河水系卫运河流域,镇内河流属过境河与季节性间歇河。甲马营镇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冷热干湿区别显著,四季分明,镇内气候条件相同。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年均日照2617小时,日照率58%。全镇平均无霜期203天。降水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西部、北部居多,东部、南部较少。[2]

经济发展

特产

德州著名瓜果菜蔬产地。甲马营镇地处平原地带,西高东低,东西最大距离14公里,南北长12公里。主要河流京杭大运河、六五河、六六河。适合种植农作物有棉花、玉米、谷子、大豆、西瓜等,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德州西瓜、德州大白菜的原产地。种植的"五月鲜"西瓜味道鲜美,远销京、津、东北等地,种植的大白菜棵大心实,大量销往外地。现该镇已形成优质西瓜、辣椒、食用菌、良种繁育、奶牛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先后被命名为全市棉花基地乡镇、科技示范乡镇。

产业园区

甲马营镇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近年来,该镇把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两大"天字号"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经过积极努力,使甲马营镇实现了由农业乡向民营强乡的转变,目前,该乡呈现出以三大园区为载体、五大优势产业为支柱、八大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三五八"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三大园区

油棉加工区,建于2004年,现入园企业27家,投资都在500万元以上。粮食加工营销区,现有粮食加工营销业户87家,年粮食加工量6万吨,原粮交易量15万吨。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建于2004年,现入园企业7家,投资都在3000万元以上。

五大支柱产业

一是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甲马营镇曾被誉为橡塑之乡,现橡塑企业已发展到23家,其中总资产过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6家。2005年实现产值18亿元。二是油棉加工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三是粮食加工营销业,2005年粮食市场总交易额达到5.3亿元。四是三轮运输车生产加工业,2005年实现产值2.6亿元。五是花炮加工业,2005年实现产值1.7亿元。

八大龙头企业

有中国轻骑集团武城世纪风有限公司、大连安达武城正康有限公司、山东龙祥有限公司、陈氏有限公司、武豪有限公司、新通有限公司、晨光有限公司、花炮加工厂。这八大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的7家企业年产值均在亿元以上,正常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