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田禾[1]
精细化工专家,1962年7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86年7月和1989年1月在华东理工大学先后获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被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田禾
出生 1962年7月
新疆乌鲁木齐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南京理工大学
职业 科研教育工作者
研究领域 精细化工

目录

教育背景[2]

1978年09月--1982月07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3年09月--1986月07月,华东理工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86年09月--1989月01月,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并被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1年10月--1993月07月,德国锡根大学化学系洪堡基金(AvH)博士后

人物生平[3]

  • 1982年08月--1983年08月,新疆乌鲁木齐5223厂助理工程师
  • 1989年,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工作
  • 1990年08月--1990年10月,原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化学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
  • 1994年08月,晋升为教授
  • 1995年--至今,博士生导师
  • 1994年--2015年,任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
  • 1999年,被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2000年07月--10月,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再次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工作访问
  • 2001年07月--9月,在美国加州Scripps 研究所合作研究
  • 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2年3月,受聘为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名誉教授
  • 2013年,被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 2018年,田禾院士受聘为东莞理工学院“双聘院士”

研究方向

  • 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尤其是功能染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科研成果

  • 从产品工程的基础研究入手,针对染料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可控转换与其多尺度功能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染料分子设计新概念,发展了多尺度体系的精细荧光表征方法,探索多功能应用新体系,提出以荧光作为读出信号的可擦式光信息存储新概念,创新合成一系列具有高信噪比的光致变色荧光材料,大幅度提高其应用稳定性
  • 创新合成可用荧光信号表征的可“锁”的光驱动分子梭和多构型逻辑功能分子机器等,解决了分子尺度上精确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的关键问题
  • 在国际上首先报道高选择性汞的荧光比率传感体系,在荧光探针和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染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主要奖项及荣誉[4]

田禾院士至2016年8月田禾及其合作者已在国际化学与材料领域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48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2项,SCI他引超过21,000次,h指数80。

  •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入选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类)
  • 2003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 2006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07年,获得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
  2. [2]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3. [3] X-MOL
  4. [4] 华东理工大学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