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行

生行戲劇名詞.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去紅生和勾臉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行內術語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淨 俊美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生行 [1]

分類 戲劇名詞 [2]

釋義 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

舉例 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

老生又稱鬚生,正生,或鬍子生。鬍子在京劇里的專有名詞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

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綹的黑鬍子,術語稱"黑三"。另外還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綹鬍子,專業名詞叫"蒼三"。白色的三綹鬍子叫作"白三"。還有就是整片滿口的鬍子,不分綹,術語稱"滿"。

老生一般分為文武兩種,從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

唱工老生又稱安工老生,以唱為主。其動作性較次要,態度安閒沉穩從容。如《捉放曹》中的陳宮,《洪羊洞》和《轅門斬子》的楊延昭,三國戲中的諸葛亮,《二進宮》的楊波等。介乎唱工戲和做工戲之間的以念白為主的戲,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以兼演,如《審頭刺湯》的陸炳,《夜審潘洪》的寇準等,其難度較唱工和做工戲大得多。做工老生是以表演為主,如《徐策跑城》的徐策,《坐樓殺惜》的宋江,《清風亭》的張元秀等。長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屬於文老生的範疇。

武老生

武老生包括長靠和箭衣(俗稱短打)兩種。長靠老生又稱靠把老生。("靠"是京劇的專門名詞,即古代武將所穿的鎧甲。身穿鎧甲,在京劇里叫做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簡稱,即兵器。)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如《定軍山》和《陽平關》的黃忠,《戰太平》的花雲,《失街亭》的王平等。還有一種穿箭衣的武老生戲,例如《南陽關》(伍雲召)、《打登州》(秦瓊)等。

老生的另一種分類

對於老生,還有一種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所應該穿的服裝的種類來劃分的方法。這樣的劃分種類有:王帽老生(頭戴王帽,身穿龍袍,扮演皇帝之類的角色,基本上以唱工為主);袍帶老生(一種是頭戴紗帽,身着蟒袍,如《二進宮》的楊波,《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等;另一種是穿官衣的,樣式和蟒袍一樣,但不帶繡龍、繡花的,較素淨,如《群英會》的魯肅,諸葛亮也屬此類);褶子老生(即着便服的老生,此類角色最多。褶子是一種服裝的名稱,式樣頗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種,大斜領子,歇大襟,長袍大袖。分為花褶子和素褶子。如《捉放曹》的陳宮,《狀元譜》的陳伯愚等);靠把老生(武老生,見前述);箭氅老生(箭衣外着開氅之類服裝的角色,,在戲裡並不一定有武打,但多為武人出身,如《武家坡》的薛平貴,《汾河灣》的薛仁貴等)。

藝術流派

京劇各個行當中的藝術流派的形成,和這種劃分行當的方法,有着密切的聯繫。就在這種以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行當的基礎上,產生了很多擅長某種行當的表演特點的傑出演員。他們又由於各自的天賦條件,師承來源,接受、理解和表現力,文化修養,技巧水平,社會經歷和藝術實踐的積累,以及對生活的感受和反應的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具有獨特表演特色和自己藝術風格的藝術流派。如同是唱工老生,就有譚(鑫培)派、孫(菊仙)派、汪(桂芬)派、汪(笑儂)派、余(叔岩)派、劉(鴻聲)派、高(慶奎)派、言(菊朋)派、楊(寶森)派、馬(連良)派、麒(麟童,周信芳)派等等。做工老生中最有影響的是麒派和馬派。實際上,譚派和余派並不僅僅是以唱工見長,譚鑫培和余叔岩都是唱、做具佳,文、武兼擅的藝術家。

戲曲舉例

還有一些文武並重的戲,如《定軍山》、《打魚殺家》等,均是唱、念、做、打兼重的戲。《上天台》的劉秀,前半出是重唱工,而後《打金磚》則有高難度的跌扑功夫。所以我們按照表演的側重和分工來劃分行當,判別劇目,並不是絕對的。

紅生

紅生是指臉上勾着紅臉,用紅色塗成臉譜的老生。這樣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關羽和趙匡胤。最早有的由花臉來應工,所以又叫紅淨。京劇史上有名的紅生演員有米喜子、王鴻壽、李洪春、林樹森等人。其藝術特點為嗓音比較高亢,既不同於一般老生的唱法的秀氣,也不同於花臉的唱法的粗猛,獨具一格,要有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

在老生這一行里,除了文武老生或按照服裝劃分的一些種類,紅生,還有就是"末"和"外"行當合併起來的角色,現叫作里子老生,是扮演比較次要一點的角色。如《搜孤救孤》的公孫杵臼,《捉放曹》的呂伯奢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