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生物海洋学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生物海洋学是海洋地质学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目录

名词解释

生物海洋学是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海洋学 。生物海洋学这个词的提出可以追朔到1973年T.R .Parsons 等所著的《生物海洋学过程》一书,同物理海洋学和化学海洋学一样,它是海洋学的一个分支。说得完整一点,它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的生物现象和过程 、它们自身的规律和它们与其他物理的、化学的、乃至地质的现象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资源开发利用,海上经济与军事活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公元前3世纪左右,中国的《皇帝内经》中有用乌贼和鲍鱼治病的记载,明代屠本《闽中海错疏》中记载了200多种海产生物。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类开始研究海洋生物。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 (A.van.Lecuwenohoek,1632~1723)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 年,丹麦米勒(O.F.Düllel)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达尔文(C.R.Darwin,1809~ 1882)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鳗足类和珊瑚生物进行了研究。19世纪中期,英国的福布斯(E.Forbes,1875~1854)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出版了《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和《欧洲海洋自然史》。德国享森(V.Hensen)在1887年提出浮游生物的概念,开展了对海洋浮游 生物的定量研究。1891年,德国哈克尔(E.H. Haeckel)提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概念,以上三个概念到现今仍在应用。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C. G.J.Peterso)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的定量研究基础。1946年美国的佐贝尔(C.E.Zobell)《海洋微生物学》则奠定了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基础。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和微量化学元素测定等新成就和新技术的应用,使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到新阶段。英国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出控制海洋鱼苗性别的方法;美国的海洋卫星调查海洋鱼群的数量及种类变化。中国对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初在厦门组织了全国性“中华海产生物学会”,30年代中期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转移到青岛。50年代后,建立了海洋生物研究机构,开展了全国性的海洋调查、渔场调 查、海洋水产养殖和栽培以及实验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较高水平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