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叶枯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生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原是Mycosphaerella zingiberi。[1]
防治方法
(1)选用莱芜生姜、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优良品种。
(2)重病地要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量浇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3)秋冬要彻底清除病残体,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4)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症状
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枯斑,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病部生
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严重时全叶变褐枯萎。
病原
Mycosphaerella zingiberi称姜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座黑色,球形至扁
球形,大小60~120微米;子囊圆柱形或棍棒状,大小50一75X10一16微米,内含子囊饱子
8个;子囊饱子无色,椭圆形,双细胞,大小13~16X4一5微米;无性态 分生饱子器与子囊
壳类似,分生饱子无色,椭圆形至卵形,大小5~6X2一3微米。
传播途径
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子囊座或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子囊饱子,借风雨、
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地、植株长势过密、通风不良,氮肥
过量、植株徒长发病重。
参考文献
- ↑ 大姜纹枯病发生及防治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