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甜槠 |
中文学名 甜槠 拉丁学名 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 拼音 tianzhu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壳斗目 科 壳斗科 属 锥属 |
甜槠 (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乔木,高达20米。枝、叶无毛。叶卵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歪斜,楔形或稍圆,全缘或近顶部疏生浅齿,下面淡绿色或被灰白色蜡鳞层,侧脉8-11对;叶柄长0.7-1.5厘米。花序轴无毛;花被片内面疏被柔毛。壳斗宽卵圆形,连刺径2-3厘米,不整齐开裂,刺长0.6-1厘米,顶部刺较短,密集;果圆锥状,径1-1.4厘米,无毛;果脐位于坚果底部。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1月。
形态特征
株:乔木,高达20米。
枝:枝、叶无毛。
叶:叶卵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歪斜,楔形或稍圆,全缘或近顶部疏生浅齿,下面淡绿色或被灰白色蜡鳞层,侧脉8-11对;叶柄长0.7-1.5厘米。
花:花序轴无毛;花被片内面疏被柔毛。
果:壳斗宽卵圆形,连刺径2-3厘米,不整齐开裂,刺长0.6-1厘米,顶部刺较短,密集;果圆锥状,径1-1.4厘米,无毛;果脐位于坚果底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1700m丘陵或山地疏或密林中。在常绿阔叶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主要树种。有时成小片纯林。适生于气候温暖多雨地区的肥沃、湿润的酸性土上,在瘠薄的石砾地上也能生长,适应性较强。幼年耐荫,成年则需一定的光照条件。深根性,萌芽力强。天然分布的常构成纯林或与木荷、丝栗栲、青冈栎、石栎、拟赤杨等树种组成混交林。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浙江(临安、建德、平阳、泰顺、云和、庆元、奉化、天台和开化等)、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东部、广东和广西,但海南、云南不产。
繁殖方法
采种:选择20-40年生的健壮母树,10月下旬当带刺壳斗转现黄褐色时,连果序采回。在阴凉处摊成薄层,等壳斗开裂坚果脱出后,选取种仁饱满、籽粒肥大、种壳光亮者,层积沙藏,留待播种。
播种:选灌溉方便,日照时间较短地点的沙质壤土为育苗圃地,早春条播,每亩播种量50kg左右。幼苗出土后立即遮荫,加强培育管理,两年生苗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人工栽培
荒山造林的在劈山炼山后,挖50cm见方、深40cm的穴。起苗前适当修剪叶片,根部蘸泥浆,选无风的阴天或微雨天栽植。造林后三年,每年劈草、扩穴、埋青两次。
甜槠宜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在马尾松疏林下造林可在林地劈除灌木杂草后挖穴种植甜槠,以提高林地的生产率,改善疏林的生态条件,控制松毛虫的危害。
封山育林 甜槠虽是一个优良阔叶树种,但育苗造林较少,其原因是次生杂木林多,尚未全面开展培育管理,群众也未认识到甜槠等阔叶树种的优点。为此,要对次生杂木林开展封山养留和抚山育林,提高林地生产力。
主要价值
经济
木材:甜槠木材纹理直,结构尚细,质坚硬。气干容重约0.552g/cm3,弯曲强度约752kg/cm2,端面硬度436kg/cm2,弦面硬度307kg/cm2。木材加工容易,少开裂,刨面光滑,钉着力强,油漆性质良好。适于建筑、门窗、室内装修,家具档料、农具等用材。
栲胶:壳斗与树皮可提栲胶。枝桠朽木可培育香菇。
食用
坚果出仁率66.32%,种子含淀粉及可溶性糖61.9%,粗蛋白质4.31%,粗脂肪1.03%,味甜,生熟食均可,并可磨粉或供酿酒,也是良好的猪饲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