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甘茂华扎鞋垫的老人(甘茂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甘茂华扎鞋垫的老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甘茂华扎鞋垫的老人》中国当代作家甘茂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甘茂华扎鞋垫的老人

珍珠路是宜昌的电脑一条街,平常人来人往,很热闹。街两边主要是卖电脑及其配件的商店,也有烟酒店、饮食店、银行、税务部门,还连着东门菜场。街南边,靠至喜大桥引桥头不远,有一家供电公司,大门口屋檐下,有一片宽大的黑色仿大理石台阶。这个台阶档头上,只要是晴天,每天上午吃午饭之前,你总能看到一个老婆婆坐在那里扎鞋垫。她搬个小板凳坐等顾客,面前铺着一块塑料布,布上摆着一溜儿扎好了的鞋垫成品。我看她的脸,满脸是溪沟般的皱纹,嘴瘪着,豁牙,矮个子,坐在那里就像一颗极不起眼的土豆。她抽针走线时,手背上的老人斑看得清清楚楚,手指弯曲着变了形,看得人心里一抽一抽的,疼得慌。难道她没有子女吗?靠卖几双鞋垫能敷衍生活吗?她这么大年纪了就这样度过晩年吗?我心里不禁疑惑也感叹万分。

我每次经过那里,都要停留一会儿,看看她卖的鞋垫,和她聊几句。去得多了就知道了,她已经八十岁了,老伴去世多年,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孩子接她去她不愿意,一直是一个人独处。孩子们每个月都给她生活费,并不缺钱。我说:“您应该享清福了,为什么还要扎鞋垫卖呢?”她说:“年轻时做惯了,闲下来骨头疼。再说,你看看我的鞋垫跟别人不一样,我想显摆我的手艺。”我拿起鞋垫观察,那上面密密麻麻的针脚,均匀而又扎实,像洒了一层芝麻。用手来回折叠,又很柔韧,略带弹性。她给我解释:“有人的鞋垫,里面填的是纸壳子,一打湿,出汗,穿不了几天就破了。我用的全部是旧布、碎布铺的底子,所以卖得比别人贵两块钱。别人伍块钱一双,我的七块钱一双,你穿两年也穿不坏!”她讲良心,明码实价,做生意不搞假。我开始时在她那里买了三双鞋垫,后来又买过几双,一晃几年了,至今还在用,只是颜色旧了,垫在鞋里走路还是很舒服。过去那些年,从她摊子路过,总要向她问声好,说几句话。如果刮风下雨落雪天,没看见她的人,竟有些惆惆的失落。

记得那年夏天,我在外地度假将近一个月后回到宜昌。第二天上街,太阳亮晃晃的,路过供电公司门口,却没有看到老婆婆的身影,心想,或许老婆婆病了,也许去儿女家避暑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接连一个星期都没有看到她。我终于忍不住了,知道她住在这栋楼背后的一楼一号,便去打探消息。我敲门的时候,她楼道对门的邻居大妈开了门。她问:“你找谁?”我说:“那个扎鞋垫的老婆婆。”她说:“你找赵婆婆呀,她死了个把月了。病死的,高寿,喜丧。儿女们都回来了,办得很热闹。”说完,邻居大妈盯着我看了半天,突然问:“你是不是姓甘,甘老师?”我点头称是,她说你稍等一下,我给你拿个东西。邻居大妈随即进屋,一会儿就出来了,拿着一张报纸包着的东西给我。她说:“这是赵婆婆临死前交待的。说是有个戴眼镜的,光脑壳的甘老师,经常买她的鞋垫,每次碰到了就陪她聊天,她心里觉得暖和。如今要走了,也没有什么留下,就送他一双鞋垫留个念想。她委托我把这件事办好,今天总算是完成了!”我打开报纸,里面是一双崭新的棕色的新鞋垫,鞋垫之间,还裹着一粒樟脑丸。奇怪,樟脑丸不仅没有我平时讨厌的刺鼻气味,似乎有一缕清香。我把那双鞋垫捧在手心里,觉得好重好重,重得像一块石碑。

告别邻居大妈走到街头,回首看了看那个仿黑色大理石的台阶,空空的,再也没有那个土豆般的老婆婆了。从此,永远也没有了。我突然身心一颤,鼻子酸酸的,躬腰驼背的老婆婆,手指弯曲的老婆婆,我竟然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只记得,她是街边上一个扎鞋垫的老人。而我,不过是一个过路客。[1]

作者简介

甘茂华,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作协原常务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