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瑞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瑞昌寓意瑞祥昌盛,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长江中下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邻九江县,南接德安县、武宁县,西界湖北省阳新县,北与湖北省武穴市隔江相望,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于唐建中四年(783)始设赤乌场,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升场为县,定名瑞昌,历时一千余年均为县级建制。

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5.6万(2012年),辖21个乡(镇、场、街道)。瑞昌居民共有18个民族,其中汉族398594人,占总人口的99.94%。

瑞昌是“中国青铜冶炼文化”发祥地,铜岭遗址是最早的世界采铜冶铜遗址,距今约3300年;瑞昌剪纸和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1]

历史沿革

县西有赤乌镇(亦曰瑞昌镇)。东汉建安年间孙权拒曹操于赤壁,使程普屯兵于此,时有"赤乌之瑞,瑞应武昌"。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置瑞昌县。寓祥瑞荣昌之意。

1989年撤县设市。1989年12月20日,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瑞昌县,设置瑞昌市(县级)。现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1984年,设置码头镇,管辖原码头公社。1989年9月27日,撤销白杨乡、南义乡,设立白杨镇、南义镇(赣民字[1989]128号批复)。

1991年3月18日,撤销横港乡,设立横港镇。

1992年5月6日,撤销湓城镇、桂林乡,设立湓城街道办事处、桂林街道办事处;撤销范镇乡、肇陈乡,设立范镇、肇陈镇(赣民字[1992]74号批复)。

1994年3月12日,撤销夏畈乡、高丰乡,设立夏畈镇、高丰镇

2001年12月25日同意瑞昌市撤销和平乡,划归南义镇;撤销峨嵋乡、乐山乡,划归横港镇;撤销九源乡,划归范镇;撤销洪岭乡,划归桂林街道办事处;撤销流庄乡,划归码头镇。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42.3万人。

2004年底,瑞昌市辖2街道8镇8乡3场。

行政区划

瑞昌市辖2个街道、8个镇、8个乡:湓城街道、桂林街道、码头镇白杨镇南义镇横港镇范镇肇陈镇高丰镇、夏畈镇、武蛟乡、乐园乡、洪一乡、花园乡、洪下乡、横立山乡、黄金乡、南阳乡;以及赛湖农场、青山林场、大德山林场。共有33个居委会、157个行政村。[2]

地理环境

位置

瑞昌是九江首个县级市,位于九江市城区西部,距九江城区只有二十公里,在九江市城镇空间布局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九江是江西省域的副中心、江西省北大门,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称,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瑞昌有着广阔的待开发腹地,为"大九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留存充足发展空间,是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卫星城市。

地势

地处幕阜九岭低山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瑞昌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之青山主峰海拔921.6米,为境内之最高峰。

水文

境内河流众多,以青山为分水岭,向东、南、西分别流经德安、阳新和市北滨江地区注入长江。

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1614.32mm,最大降雨量2180.3mm(1998年),≥100mm暴雨日年平均1-3天。每年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40%。[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潜力颇大。虽然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1996年人均占有耕地0.73亩),但境内仍有45万亩土地未被利用,减去19万亩难以利用的砂地和裸岩地,还有26万亩可开发利用。境内水资源充裕。平均年总水量11.59亿立方米。瑞昌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平水年有余水约1.29亿立方米,即使偏旱年,大部分地区仍略有余水,特旱年才出现大部分地区供水不足情况。[3]

水域资源

瑞昌依山傍水,域内淡水面积12.6万亩,可养殖面积6.6万亩,主要集中在市区10公里范围内的赤湖和赛湖。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水草丰富,适宜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鳜鱼、鳗鱼、螃蟹等淡水鱼类、虾类、蟹类。既可围箱式养殖,又可开放式养殖。

矿产资源

瑞昌市内资源丰富,发现矿产有146处,查明矿种7类31种,7类即:贵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能源矿、非金属矿、水温类矿。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钨、钼、铁、硫、磷、煤、铝土矿、化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大理石、方解石、硅灰石、熔剂用石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陶粒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镁质粘土、石榴子石、重钙粉体原料矿、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矿泉水、温泉等。

瑞昌市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铜金属矿(伴生)118.38万吨,岩金金属矿(伴生)46.96吨,银金属矿(伴生)1372吨,铅锌(伴生)11.39万吨,铁矿石1465.7万吨,硫铁矿矿石142万吨,伴生硫铁矿矿石10262万吨,煤3086.32万吨,冶金白云岩8615万吨,水泥用灰岩70044.98万吨,熔剂用灰岩2726.2万吨,饰面大理石14537.8万立方米,水泥配料用砂岩2511.05万吨。

植物资源

市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仅木本植物就有37科78属,约500多种,包括杉木林、松类林、灌木林、薪炭林、药用林、浆果类灌丛、灌草丛、蕨类等,国家二级野生植物香樟,主要有槐、柏、罗汉松、银杏、红豆杉等。

竹类,有10余个品种。竹林110975亩,其中毛竹20925亩396.5万株,杂竹90049.5亩11523万株。

药类,野生中药材达数百种之多。主要包括半夏15吨担,明党参10吨,金银花5.3吨,川芎235.5吨,天冬3.6吨等。

动物资源

西南山区,野生动物适栖环境优越,种类繁多。草食哺乳类动物有:麂、野兔、野猪、刺猬、豹猫、金钱豹、豺獐、狐等。雉类有:鹰、苍鹭、野鸭、青鸡、松雀、大山雀、雉鸡、白劳、画眉、白鹇、环颈雉、山斑鸠、鹰鹃、喜鹊、猫头鹰等,两栖爬行类有:乌梢蛇、王锦蛇、眼镜蛇、灰鼠蛇、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三索锦蛇、林蛙等。

东北面赤湖,面积近10万亩,既是鱼虾的繁殖地,又是候鸟保护区。鱼虾类共15科60余种。现大面积用于开发青虾、龙虾、河蟹、珍珠养殖,还引进鳗鱼养殖。候鸟一年四季都有,秋冬两季数量多、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湖中大、中、小山和各湖汊、湖滩的芦苇中,栖息的各类候鸟共有18种,主要有白鹤、鸿雁、灰雁、豆雁、天鹅、大白鹭、小白鹭、野鸭、苍鹭、绿头鸭、乌鸡等,高峰期有2~3万只。

长江瑞昌段,常有中华鲟、白鳍豚、江豚游弋。

人口民族

2012年末瑞昌市户籍人口为456307人。其中,非农人口118338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0226人,女性为216081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77%,查处"两非"案件23起,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09。

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4]

经济概况

2012年瑞昌市生产总值1070119万元,财政收入16816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4274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0573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129元、8449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548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6245万美元,出口总额32067万美元。

2012年生产总值1070119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一产114875万元,同比增长6.8%,二产765039万元,同比增长14.6%,三产190205万元,同比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71.0:17.3调整为10.7:71.5:17.8。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835636万元,占GDP的78.1%。其中第一产业39632万元,占一产增加值的34.5%;第二产业693432万元,占二产增加值的90.6%;第三产业102572万元,占三产增加值的53.9%。

2012年末从业人员248780人,其中第一产业59503人,第二产业97839人,第三产业91438人。年末私营企业2167户,个体工商户14895户。

第一产业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96539亩,同比增长5.8%。粮食作物播面积254101亩,同比增长1.4%;粮食产量88170吨,同比增长4.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62727亩,同比增长6.4%,稻谷产量65270吨,同比增长9.4%。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7432亩,同比增长7.6%。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95092亩,同比增长12.2%,油料总产21087吨,同比增长14.3%。

农村土地流转达20.9万亩,其中,耕地9.3万亩、林地11.6万亩,横港、范镇、桂林过万亩;新建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3800亩,补贴300万元发展青山、范镇等4个标准化生态茶园,"雾春茶"荣获江西省"浮瑶仙芝杯"名茶金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88家,横港碧野机械合作社获全国植保百强单位;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江西省名牌产品1个。

全省农村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瑞昌市成功召开,6个信息化乡镇和5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顺利完成;107个新农村点"三清七改五普及"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荣获全省先进;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荣获九江市通道绿化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投入7200余万元,实施集镇基础设施项目56个,南义、横港、范镇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范镇荣获省级森林乡镇称号,码头镇荣获九江市示范镇称号。

新建农村公路160公里,投资2600万元的南义至武宁巾口公路瑞昌段建成通车,投资1900万元的南阳高速公路连接线和肇陈八门至乐园段公路升级改造竣工通车;投资1500万元实施横港农田改造项目,改造高标准农田5000亩;投资1.1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45户;完成4个乡镇增减挂项目,新增建设用地290亩;争取水利资金1亿元,完成3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幸福水库和1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开工,花园、肇陈、洪一、乐园、南义5个乡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

第二产业

2012年瑞昌市抢抓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难得机遇。2012年新报规模以上企业5家,总量达96家,排名九江第一,全部实行网上直报。9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据上报及时。

2012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1亿元,同比增长36.1%,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81.5%的比重。其中,纺织服装、建筑材料、机械船舶、矿冶化工行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1亿元、68.1亿元、54.4亿元、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3%、19.7%、34.2%、42.4%。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提升。2012年,瑞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39%,同比提高77.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7%,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2012年,瑞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7%;可比价增加值能耗为1.2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7.5%。

2012年,瑞昌市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7.9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利税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60.81%;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7亿元,同比增长89.1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83.5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4.6亿元,同比增长32.43%。以上五大指标总量和增幅在全省排位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2012年瑞昌市工业园区成功更名为江西省瑞昌市经济开发区。

第三产业

2012年瑞昌市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呈现项目多、投入大、效果好的喜人局面。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27亿元,位于九江市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长45.8%,位于九江市第一。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8.1倍。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达858549万元,同比增长59.2%,占总投资的63.9%,比上年同期高出5.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房地产投资完成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工业投资1078254万元,同比增长56.0%,占总投资比重达80.3%,比上年同期高出5.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251007万元,同比增长18.1%。

投资18亿元的中部庐山皮革红木大市场试营业,五星级国际大酒店完成十层主体工程;投资15亿元的中央商务区2012年5月动工,是未来的城市核心区;九江地区县级最大的城市综合体--联盛瑞昌购物广场顺利开业;投资6.8亿元的国际汽车城和2.5亿元的国贸大厦主体封顶,内外装饰抓紧推进;投资2亿元的体育公园和2.1亿元的人民医院搬迁进展顺利;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及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投资6.4亿元、总面积7.6平方公里的码头工业城二期进展顺利;理文造纸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理文化工行政办公楼、综合控制楼竣工,氟化工生产线基本建成,亚泥五六期品管综合楼、变电所至熟料库护坡工程基本完工;喜得龙体育用品、海底电缆抓紧推进,华亨宠物食品4万平米厂房基本竣工,西矿铜业、红木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开工。

投资6.3亿元的5.3平方公里大唐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完成征地4180亩、拆迁18万平方米,世纪大道、西环南路、龙泉南路、文化路、新长河大道等"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和12万平方米的大唐家园快速推进,高标准建设西环路、龙泉南路、世纪大道三座城市景观桥梁,总投资2.4亿元、全长13公里的人民南路南延、龙泉路、瀼溪西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投资4000万元完成全长6公里的城区六条道路沥青罩面改造,城区主干道实现沥青全覆盖;投入1000万元,实施市民广场、安定桥、天嗣塔、文化艺术中心、柳湖公园等亮化工程;投资400万元,实施城区绿化升级改造,补植3万平方米、"绿改彩"5000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8%。

新引进西矿铜业、红木产业园、海底电缆、喜得龙体育用品等重大项目65个,投资总额达20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7个,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6245万美元,同比增长85.9%,总量增幅均排九江市第一位;外贸出口达到32067万美元,增长105.7%,总量增幅分别排九江市第二、第一位。

物价和贸易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548万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3852万元,同比增长17.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696万元,同比增长16.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943万元,同比增长16.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3231万元,同比增长17.4%,占瑞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740万元,同比增长16.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634万元,同比增长17.9%。

2012年1-12月,瑞昌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中七升一降,在七类上涨的消费品中,食品类上涨4.9%,烟酒类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居住类上涨3.0%;衣着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1%。

交通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8615万吨公里,其中,公路63800万吨公里,水运14815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2089万人公里,其中,公路32033万人公里,水运56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750万人,公路货运量910万吨;水运客运量11.1万人,水运货运量70.4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1214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990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575万元,增长8.9%;邮政业务收入3415万元,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525户,比上年末增加7025户;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与上年持平;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万户。

财政和金融

瑞昌市完成财政收入168169万元,同比增长32.8%;占GDP比重达15.7%,高出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1332万元,同比增长42.9%;财政收入与地方收入总量在九江市均排第二位;完成税收收入137349万元,同比增长23.1%,占财政总收入的81.7%。

2012年瑞昌市把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全年财政支出2139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5612万元,同比增长2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689万元,同比增长25.0%,教育支出45357万元,同比增长28.9%,医疗卫生支出20022万元,同比增长1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526万元,同比增长46.3%,住房保障支出8319万元,同比增长125.9%。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瑞昌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61亿元,同比增长2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58.9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中长期贷款40.80亿元,同比增长21.6%。[5]

社会事业

医疗

2012年末瑞昌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85个,床位1805张,卫生技术人员1638人。2012年瑞昌市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42万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村卫生所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血防工作扎实推进,疫区人群和家畜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新招录40名医学人才充实一线。

文化事业

2012年末瑞昌市完成博物馆改造,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对外免费开放;《今天我出警》入选十八大国产重点影片,微电影《织爱》荣获团中央"彩虹行动"大赛三等奖;新建农家书屋56个,开展"三下乡"活动3240场次;铜岭遗址公园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矿山公园,青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快速推进,洪一苏维埃革命纪念馆基本建成,范镇荷灯节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通运输

瑞昌交通便捷,北依长江黄金水道,水路上通汉渝、下达宁沪,铁路有国家一级干线武九复线穿境而过,连接京九、京广两大动脉;公路四通八达,九武、九界两条省道与316、105国道交织贯通,瑞九、双瑞公路与昌九、九景以及湖北黄黄高速互联成网;已通车的杭瑞高速、九码快速通道。

教育

1997年开始着手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小学由1997年前的374所撤并为2912年的159所,撤并率为58%;初中由97年前的32所(含民办)撤并为15所,撤并率为53%;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中和高中(含农职业高中)撤销6所(公办)。通过合理布局,在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扩大了办学规模。网点调整后,现有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有9所农村中学在校学生达1000人以上,80%以上的农村中学在校学生在600人以上。在校学生在100人以下的完小只有7所,有15所完小达500人以上规模,95%以上的中小学成班额都在30人以上,其中城区各校成班率均在60人以上。二是改善了办学条件。2000年全国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2005年,该市共改造中小学危房工程项目87个,新建校舍面积82917平方米,投入资金2977万元。在2006年灾后重建过程中,瑞昌市共投入资金5434.48万元,修复校舍323幢16.08万平方米,重建校舍项目152个、总建筑面积达82951平方米。通过学校网点调整和危房改造,瑞昌市所有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合并的学校由于资金相对集中,学校教学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和补充。2006年,投入475万元为所有学校安装了过程教育设备。该市现有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四所(一中、二中、武山学校、亚东希望小学),九江市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两所(实小、二小),其中,码头亚东希望小学为全省第一所农村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2012年投入620万元,完成27个农村校舍维修和安全工程,投入128万元,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新选聘30名教师充实基层一线,选派50名初中教师到农村小学援教,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1亿元,完成赛湖学校搬迁、五中搬迁、实验小学教学楼、城东学校综合楼、一中南大门等项目。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中考、高考综合成绩均名列九江市各县(市、区)第一。

瑞昌市有中小学187所,其中高中5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高中2所),初中15所(其中公办14所、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59所(其中公办158所、民办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历史文化

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瑰宝之一,瑞昌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剪纸是开在瑞昌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1992年和1993年,瑞昌市先后被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授予"剪纸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光荣称号。

采茶戏

瑞昌采茶戏,旧称茶灯戏,进入半班以后更名为采茶戏,民间俗称茶戏。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洪水横溢,江堤尽溃,灾民外出,逃荒而来的黄梅采 茶戏三角班,便在赣北又与瑞昌茶灯戏揉合一起,从而形成了瑞昌采茶民间小戏,后称采茶戏。1986年,瑞昌采茶戏被更名为"九江采茶戏"载入《中国大百科 全书》[(戏曲·曲艺)第146页]1999年出版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又将更名的"九江采茶戏"更正为"瑞昌采茶戏"入编。

瑞昌民歌

瑞昌民歌丰富多彩,体裁多样。主要有山歌、田歌、灯歌、小调、劳动号子、儿歌、风俗歌等等。题材也颇广泛,有对革命的颂扬,有对劳动的赞美,有表现对剥削和压迫的反抗与斗争,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中还有不少的情歌,控诉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表白青年男女的爱情,并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这些民歌都是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丰富起来的。早于上世纪80年代初,瑞昌文化馆对全县的民歌进行了一次抢救工作--全面收集、整理并编成《瑞昌民歌集》,因而使瑞昌民歌得以传承和保护,成为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

丧葬习俗

老人临终,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须赶回家中,守候床前,谓之"送终"或"送老"。气息后则化纸钱,称烧"起身钱"。然后向亲友报丧,亲友则送以花圈、炮竹或现金等丧礼,并参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纱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渐少。机关单位职工去世,多由所在单位主持发讣告,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下,城乡死者都由棺葬改为火化。但多数在火化之后仍土葬,只是棺木换成了骨灰盒。也还有些人将死者骨灰盒放置在棺木内土葬(这主要是原先已置办了棺木的)。

寿诞习俗

瑞昌民间盛行寿诞庆祝,年轻人谓"过生日",老年人谓"做寿"。婴儿出生三天,即宴请亲友,谓之"做三朝";一月再请亲友,谓之"做满月";周岁亦如是,谓之"做周岁"。年轻人过生日还时兴外来风俗,唱祝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等。老人到60岁时作兴做60大寿(此后每五年或十年做一次),邀请亲友聚会庆祝或合家欢聚,共吃长寿面,共饮长寿酒。旧时,晚辈要向寿星行拜寿礼,而今已少见。但晚辈送衣物孝敬老人,或在当地电视台为寿星点歌祝寿则常见。

嫁娶习俗

旧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办婚姻的旧习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已成主流。旧时表兄妹近亲通婚习惯,今已不存在;而今远程婚姻相对增多。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与外地青年结为夫妻的已不少见。

民间婚嫁仍注重聘金、彩礼和嫁妆,且日渐讲究丰厚、豪华。嫁妆有彩电、冰箱、摩托车已常见,富户嫁女陪轿车、陪住宅的也开始出现。迎亲用花轿已罕见,用轿车迎亲、全程摄像者已很普遍。结婚新房装饰日渐讲究豪华,家具讲究高档,家电要求齐全。

旧时新婚之夜盛行闹新房,除撒帐(爆米和枣、糖等)、祝贺词外,还用各种方式戏弄新人取笑,而今改旧习,讲文明,兴唱歌、跳舞,或表演文艺节目等。[6]

特产

山药

瑞昌山药是家山药的一个优良品种,为瑞昌传统特产,据明朝隆庆年间《瑞昌县志》记载,山药当时就是瑞昌重要物产和药材之一,种植面积累5000余亩,产量6000余吨。

苎麻

瑞昌苎麻是优良的纤维作物,麻纺品具有轻、薄、挺、爽等优点,中国是世界苎麻主产地,产量占世界九成许,故苎麻有"中国草"之称。瑞昌种麻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全国优质麻生产大县(市)之一。1923年瑞昌苎麻曾获东南亚博览会优质奖。种植面积5万余亩,原麻产量7500吨,江西三分有其一。主栽苎麻品种纤维可达到2300支,可作高档纺织原料。境内苎麻加工业可制精干麻和麻纱等初级产品,形成了6000吨的加工厂。

小山竹

小山竹是瑞昌传统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总面积14万亩,连片3000亩以上的山竹地块有八处。特别是淡竹林,面积达11.4万亩,占九江地区淡竹总面积的84%,居全省之首,堪称"淡竹之乡",其中平均胸径达2公斤以上的淡竹面积6万亩,年创外汇10多万美元。

风景名胜

瑞昌峨嵋溶洞群幽险奇特,规模宏大,被称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然丽质,景迹繁多,葱郁古朴,浑然天成,与庐山遥相呼应,堪称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休闲避暑的理想处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木枝护的采冶遗址,可以开发成集考古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老社洞有蛇狮、银丝两个洞口和四个大厅。厅内堆积物丰富,组成姿态万千的各种图案。洞中流水潺潺、石水相叠。第二个大厅的洞壁上,有一小洞穴,裂隙中有水流渗出,水洁流莹,沉淀出晶光铮亮的钟形乳石,附着于色彩斑斑的洞壁上,滴水声犹如洪钟响起,人称"峨嵋晚钟"。第二个大厅还有一处"孩童乐园",又名"狮驼海豹",酷似海豹的两块石头迭在一起,下狮上豹。第三大厅有两个分洞,呈三角形,内有滴水流出,在上部形成圆盾状钟乳石,缘有锥状乳石下垂,泻脱形成一座"莲台"。"莲台"上有两根石笋,如同一两个圣僧面壁静思,人们称之为"莲台圣僧"。

名胜古迹有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田寺遗址、峨嵋溶洞群、青山省级森林公园、赤湖等,历史上秦始皇登临青山巅,程普挥兵桂林岗,苏东坡题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战罗城坂。[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