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班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班劍(bān jiàn ),漢語詞語,屬名詞。出自《南史·張敬兒傳》。有有紋飾的劍的意思。[1]

[]

典籍播報

《南史·張敬兒傳》:「﹝敬兒﹞既得開府,又望班劍。語人曰:『我車邊猶少班蘭物。』」 唐李白《天長節使韋公德政碑》:「羅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劍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高承《事物紀原·旗旐采章·班劍》:「本漢朝服帶劍,取五色班闌之義。《開元禮義纂》曰:漢制,朝服帶劍,晉代之以木,謂之班劍,宋齊謂之象劍。」南朝 齊王儉《褚淵碑文》:「以靖難之功,進爵為侯,兼授尚書令、中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舊唐書·魏徵傳》:「徵薨,年六十四,太宗親臨慟哭……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

釋義

1、有紋飾的劍。或曰以虎皮飾之。班,通「 斑 」。 漢制,朝服帶劍。晉易以木,謂之班劍,取裝飾燦爛之義。後用作儀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賜功臣。

2、指持班劍的武士。

參考文獻